三黄片的功能主治、作用和副作用

2024-09-14 23:40:08

三黄片的功能主治、作用和副作用

三黄片(丸、散、液、膏)

【主要成分】大黄、黄连、黄芩。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火通便。用于三焦热盛、目赤肿痛、口鼻生疮、咽喉肿痛、牙龈出血、心烦口渴、尿黄便秘、急性胃肠炎、痢疾。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片,2/d,小儿酌减。

【药理作用】

1.对大肠埃希菌耐药质粒消除作用的影响质粒提取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用三黄片作为消质剂进行质粒消除前后,消除试验后,有15株大肠埃希菌丢失了一至数条质粒带,质粒消除率为31%(15/48);用SDS作为消质剂进行质粒消除前后质粒图谱的比较,消除试验后,有13株大肠埃希菌丢失了一至数条质粒带,质粒消除率为27%(13/48)。

2.对胰岛素抵抗大鼠TNF-A、FFA的影响参照Vasdev等人的方法,制作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选药为二甲双胍和三黄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给药,结果经4%果糖喂养5周后,造模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均明显增高。二甲双胍组和三黄片组的血糖和胰岛素与正常对照组相近,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的血清和肝组织TNF-A、血清游离脂肪酸较正常组明显增高。二甲双胍组和三黄片组的各项指标均较造模组明显下降,但两药物治疗组之间无明显差异。

3.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组织TNF-a、IL-6、IL-8的影响用三黄丸配制的汤剂10g/kg给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灌胃;用SASP混悬液0.3g/kg灌胃;模型组、正常组均以蒸馏水10g/kg灌胃,以上均为每天灌胃1次,共15d。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各组大鼠病变结肠组织因子TNF-a、IL-6、IL-8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三黄丸组、SASP组大鼠病变结肠组织TNF-a、IL-6、IL-8均明显降低,有显著性意义(P<0.01)。三黄丸组与SASP组比较,各因子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临床应用】三黄片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常用中成药,由大黄、黄连、黄芩3种药组成。传统应用于面红口干,口疮痈肿,身热烦渴、湿热黄疸,或热盛迫血所致吐血、衄血等病症。近年来,通过临床实践,发现还有许多新功用。

1.治疗高脂血症三黄片每次3~4片(每片0.25g,相当于生药0.61g),2/d,15d为1个疗程,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切。

2.治疗急性细菌性痢疾口服三黄片,每次4片,日服3次。多则5d,少则3D显良效。该药对痢疾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均有抑制作用。

配方中大黄有泻下作用,还可减少肠道对毒素的吸收,故三黄片对痢疾有良效。

3.治疗痤疮三黄片每次服3~4片,3/d。3D为1个疗程。一般用药3~5个疗程后局部红肿可消除,疼痛感消失。治疗期间忌食辛辣、油腻、煎炸之品。

4.治疗化脓性中耳炎先用棉签将患耳脓液擦干,然后用过氧化氢溶液冲洗,再将三黄片去糖衣后研为细末吹入耳道内少许,1/d,用药3~7d即可。

5.治疗宫颈糜烂某女,27岁,汉族,带下病(宫颈糜烂)。用带线棉球蘸三黄膏敷于宫颈糜烂处,嘱睡前将棉球取出,每日上药1次。

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共治疗10d,症状消失。检查阴道黏膜色泽正常,分泌物少量,清稀无臭味,宫颈表面光滑,余皆正常。随访1个月,未见复发。

6.治疗会阴侧切术后愈合不良某女,31岁,维吾尔族,产后7个月,刀口处有一肉芽样组织,约1cm×1cm大小,周围红肿,触之痛剧。属侧切刀口愈合不良。用三黄膏外敷局部,每日换药1次,停用其他药物。共治疗1周,疼痛消失,检查局部红肿消退,肉芽样组织消失。

随访10个月,未见复发。

7.治疗前庭大腺脓肿某女,37岁,汉族,前庭大腺脓肿早期,用三黄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停用其他药物。共治疗4d,症状消失。

检查局部红肿消退。随访3个月,未见异常。

【不良反应】

1.引起肠易激综合征例1,男,28岁,干部,初诊自诉曾患习惯性便秘多年,长期服用三黄片治疗。初诊前4个月开始腹泻,完谷不化,每天大便3~4次,畏寒,体重减轻,腹痛,肠鸣,矢气。查体体温36.8℃,脉搏76/min,呼吸18/min,腹软,肠鸣音亢进,左下腹压痛,可触及肠型。连续化验粪便常规3次,偶见黏液;粪便培养未见致病菌。

纤维结肠镜检未见明显病理性改变。经按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疗效显著。

例2,男34岁,干部。开始腹痛腹泻,每天大便4~5次,于餐后有便意,排便后症状缓解,矢气。肠鸣。粪便菌谱分析显示革兰阳性菌群偏多。1年后行X线钡剂灌肠见肠管激惹现象。2年后初诊,前因经常便秘而服用三黄片有效,经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由于过频过滥使用三黄片,造成胃肠平滑肌舒缩异常以及胃肠道神经、内分泌激素调节分泌异常,引起非感染性慢性分泌性肠功能紊乱。

2.引起消化道出血患者,女,69岁,因患流感,来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建议口服三黄片,患者服药3D后,感冒痊愈,但出现头昏、恶心,面色苍白,并口吐鲜血约50ml。即来我院,诊断为口服三黄片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立即停用三黄片,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加1g酚磺乙胺注射液静滴,以上症状明显缓解,血压为11/9kPa继续观察48h。血压,脉搏正常。痊愈出院。

3.面部多形性红斑型药疹患者,女,43岁,因上呼吸道感染、咽痛,自服三黄片每次4片,2/d,服用第3天后,患者面部出现多形性、不规则红色片状红斑,伴有瘙痒,详细询问病史,无同时服用其他药物,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排除其他因素,故考虑三黄片为引起的面部多形性红斑型药疹,诊断为面部过敏性皮炎。随即让患者停服三黄片,给予静注10%葡萄糖酸钙10ml,1/d,同时服用氯苯那敏、维生素C、泼尼松等抗炎、抗过敏治疗,连用3d后,皮损消失,颜面皮肤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小儿、孕妇、年老体弱及脾胃虚寒者慎用;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