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败俗的国语辞典 伤风败俗的国语辞典是什么

2024-09-14 16:24:58

伤风败俗的国语辞典是:败坏社会风俗习惯。《魏书.卷五五.游明根传》:「儒者,动存名教,直绳所举,莫非伤风败俗。」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也作「败化伤风」、「败俗伤风」、「败俗伤化」、「毁风败俗」、「伤化败俗」。

伤风败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伤风败俗详细内容】

⒈亦作“伤风败化”。败坏良好的风俗。引《梁书·何敬容传论》:“望白署空,是称清贵;恪勤匪懈,终滞鄙俗……呜呼!伤风败俗,曾莫之悟。”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宋谢庭芳《辨惑论》:“是故病疫之家,人皆惴惴焉,无敢踵其门而问之,甚而父子兄弟亦不相救,伤风败俗,莫甚於斯。”《红楼梦》第一一一回:“世人都把那淫欲之事当作‘情’字,所以作出伤风败化的事来,还自谓风月多情,无关紧要。”聂绀弩《探春论》:“嗟呼,香囊而绣着妖精打架,其欺天害理,伤风败俗,无君无父,断子绝孙为何如乎!”

二、综合释义

伤、败:败坏。指败坏社会风俗。多用来遣责道德败坏的行为。纣王以为妲己好意,岂知内藏~之情,大坏纲常礼义之防。◎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十九回

三、网友释义

伤风败俗,指败坏社会风俗

四、典故

伤风败俗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遗骨迎进宫内供奉。韩愈反对宪宗这一做法,特地写了《论佛骨表》,呈交给宪宗进行谏阻。在《论佛骨表》中,韩愈说:佛教是从外国传来的,中国古时候根本没有。尧、舜、禹等古代圣人不知道有什么佛教,但他们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们在位的时间长,寿命也很长。佛教是从东汉明帝时期传人中国的,明帝在位只有18年,宋、齐、梁、陈和北魏后的各个朝代,对佛教无比信奉,但那些朝代的命都很短。就拿梁武帝来说吧,他祭相不用牲畜,自己不吃荤,还三次出家当和尚,结果还是被叛军包围,活活饿死。他本想求佛得到保佑,但却悲惨死去。现在,陛下把佛骨迎到宫里来供奉,使王公大臣们奔走施舍,浪费大量的财富。有的百姓愚昧无知,甚至发狂地烧的自己的身体,以表示自己对佛的虔诚。这败坏风俗的事,会被人们当作笑话四处传播,可不是一件小事啊!依我看来,应当把那块佛骨扔进水里或者投入火中才是!

五、关于伤风败俗的反义词

高风亮节  激浊扬清  移风易俗

六、关于伤风败俗的造句

1、在封建社会,男女自由恋爱被认为是伤风败俗的事。

2、那时赐婚到来,相公便可推却,说已经娶有正室,不敢停妻再娶作伤风败俗之事,又不敢辜负圣恩,将钦赐夫人为妾,上表辞婚,名正言顺,岂不是两全之策。

3、但是,土风舞完全是另一码事,它不仅本身不道德而且明显地促使人们干出伤风败俗的事来。

4、正因为他缺乏起码的道德观念,才干出这伤风败俗的勾当来。

5、奶奶横眉竖眼地在骂孙女小丽:“你昏了头,咋个伤风败俗地穿起露肚脐的短衣到处跑。“小丽满不在呼地说:“我这是第三眼看世界,清醒着呢!”。

6、他介绍,“彩绘女”下身穿有裤子,上身穿有透明内衣,但已用颜料覆盖,看不到敏感部位,根本不存在伤风败俗。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伤风败俗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