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埃-巴二氏病毒或者巨细胞病毒导致的疾病,两种病毒都是疱疹病毒的同族病毒。它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因此人们戏称它为“接吻病”。接触4周后症状会出现,包括喉咙痛,高烧,严重疲劳,以及偶尔头痛。症状一般会持续2到6周。目前没有针对这种疾病的药物或者简单的疗法。身体必须自己抵抗病毒。下文为教你如何来处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诊断接吻病
1、识别接吻病的症状。
接吻病自己在家诊断并非易事。诊断接吻病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是否有下列症状,尤其是一两周还没有消失的症状:严重的疲惫。你可能会觉得出奇地困顿,瞌睡,打不起精神。稍微用点力就觉得十分疲倦。或者就是觉得哪里不舒服。喉咙痛,尤其是服用抗生素也不见效的情况下。发烧。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胀,肝脾肿大。头痛和身体痛。偶尔出现皮肤红疹。
2、不要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链球菌咽喉炎混淆。
两者都会引起喉咙痛,不过前者是由病毒引起的,后者是由细菌引起的。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如果吃了抗生素还不好的话,就要考虑是病毒的因素。
3、看医生。
如果怀疑自己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话,请尽量去看医生。医生可以根据你的症状,以及触摸淋巴结,甚至做血液检查来诊断是否是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抗体检查通过检查血液来检查埃-巴二氏病毒的抗体。一天之内会出检查结果,但是症状出现的第一周可能比较难以检测出来。症状出现的第一周内需要通过另一个版本的抗体检查来检测抗体,不过检测需要时间比较长。那些检查白细胞是否增多的检查也可以用来判断是否患单核细胞增多症,但是不足以确诊。
在家治疗接吻病
1、多休息,放轻松。
治疗这种疾病的主要的方法是卧床休息,因为你会很嗜睡,那么就只好去睡觉啦。尤其在最初两周,尤其要多休息。患病者应该请假在家,暂停平日的活动。但是偶尔还是可以跟家人和朋友在一起说说话,吃吃饭,要不然整个人会变得一团糟。只是不要做体力活。不要跟别人进行直接接触,尤其是唾液。
2、多喝液体。
水和新鲜果汁为最佳,每天至少喝几升。这样会减轻高烧,喉痛和脱水。
3、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来缓解喉咙疼痛和身体痛。
对乙酰氨基酚(比如Tylenol)或者布洛芬(比如Advil或者MotrinIB)也可以。儿童和青少年最好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容易导致瑞氏综合征。这种病症不会在大人身上出现。
4、用盐水漱口来缓解喉咙痛。
混合半茶匙海盐和温水。每天多漱口几次。
5、避免耗费体力的活动。
避免做强烈运动,举重物,容易造成脾破裂。脾破裂非常危险,所以如果在单核细胞增多症期间突然感觉上腹的左侧处剧烈疼痛,一定要立即就医。
6、不要传染给别人。
病毒潜伏期为几周,你说不定已经传染给他人了。但是最好不要再继续传染给他人。不要跟别人分享食物,饮料,化妆品等。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或者擤鼻涕,不要接吻和进行性行为。
其他医疗办法
1、抗生素对单核细胞增多症不管用。
抗生素只能对抗细菌而不是病毒。
2、预防其他感染。
患部期间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容易受其他细菌的侵袭。有时候接吻病会和链球菌咽喉炎以及鼻腔感染或者扁桃体发炎等疾病同时出现。如果感觉到自己有其他感染,请立即就医治疗。
3、如果疼痛比较严重,则让医生给你开皮质类固醇。
这种药物可以缓解肿胀,但是并不能对付病毒。
4、如果发生脾破裂,请立即挂急诊科。
小提示
经常洗手,避免跟别人分享饮料,食物和化妆品可以减少感染的几率。如果医生并不给你做抗体检测来诊断疾病,患者依然要遵守通常的治疗方法:静静等待,服用非处方止痛药来对付疼痛和高烧,卧床休息。接吻病并不是患过一次一生无忧的疾病。下次再接触到致病病毒,还会被感染。年轻人患接吻病的几率更多。接吻病患者的症状一般是发烧持久不退。医生有时候会误认为是别的比较常见的疾病,比如肝炎或者肝脏,膀胱问题。
警告
患接吻病后,不要跟任何人接吻,和分享食物和饮料。同样的道理如果你在照顾一个患了接吻病的人,不要去吻他/她或者分享食物和饮料,以及其他跟唾液相关的活动。如果你备用用于治疗其他病毒感染的药物,别指望你可以用它们来治疗接吻病。接吻病患者吃下抗病毒药物后,90%的患者会出现红疹,医生会误认为是过敏反应。如果腹部剧烈疼痛,请立即就医。单核细胞增多症会导致脾脏肿大,如果破裂的话,你需要接受手术。
来源与引文
↑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mononucleosis/DS00352/DSECTION=symptoms↑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mononucleosis/DS00352/DSECTION=tests-and-diagnosis↑http://www.mayoclinic.com/health/mononucleosis/DS00352/DSECTION=lifestyle-and-home-remedies↑http://www.drweil.com/drw/u/id/QAA52679↑http://www.hopkinsmedicine.org/hnf/hnf_9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