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女士美容的起源历史

2024-09-12 03:34:17

编者按:美容护肤是每个女人们想要保持年轻美丽必须采取的措施,女士美容所采取的一些方法可以很好的保持女人们皮肤光洁等。那么,有多少人了解美容的历史呢?美容起源何时?

解密中医女士美容的起源历史

汉方美容的源头

中医美容非常神奇,与中国文化有着微妙的联系。酒在当今是一种常用的饮料,但在遥远的古代,就曾经作为美容的原材料。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期就发明了造酒业,酒除了作为饮料有防病、治病之用外,人们同时还发现,人在饮酒后红光满面,于是当时就把酒作为使人变美的媚药之一。

酒仅仅是美容原料中的一种而已,在我国古代,有许多被人们用来做美容原料的物品,这其中有蟾酥、珍珠粉、羊胎、麝香等,千奇百怪,现在的人对其并不熟知。

↓点击图片直接进入下一页↓

考古学家曾在原始人类的遗址发现用小石子、贝壳或兽牙等物制作而成的美丽串珠,用于装饰;在洞穴壁画上出现了美容化妆的痕迹——

有一个原始人正在用一种泥状的东西糊在自己的脸上。从原始人的神态来看,她举止安详随意,并不是在进行庄严的祭祀仪式,显然她在对自己的肌肤进行保养美容呢!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从古至今没有改变。

据相关典籍记载,早在商周时期,甲骨文中即出现了“沐”字。《说文解字》注释说:“沐,洗面也。”在距今1000多年前,就有了“香汤沐浴”、“月粉妆梳”的描述。

在殷纣时期,我国人民就开始用燕地红兰花捣汁凝成胭脂(当时叫燕支);周文王时,女人已广泛使用锌粉擦脸。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文物《五十二病方》(春秋时所著),收录了除疣灭瘢之类的美容方。

秦汉时期,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共列药物365种,其中记载具有美容作用的药物就有几十种,如“冬瓜子令人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白芷长肌肤,润泽颜色,可作面脂”;“白僵蚕能灭黑鼾,令人面色好”。此外,该书还记述生姜、葱白、大枣及芝麻等20多种食物的美容作用。

传说早在遥远的原始部落时期,黄帝的爱妃女英就曾用白芷来润泽肌肤、美容养颜。而后来的古代妇女竞相仿效。

秦汉时期,在许多医书中已涉及了美容的内容,尤其是美容方药及美容方法逐渐增多。其标志之一是《黄帝内经》的问世。该书全面地总结了先秦时期的美容经验,从美容方法到美容理论都做了比较完整的论述。如首先明确提出了经络与美容的关系,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这说明了面部色泽与经络中气血有关。其次论述了脏腑功能健旺,气血津液正常,是人体美容的基础。还反复说明,人体的阴阳失调,脏腑虚损,情志刺激,生活环境、饮食宜忌及劳逸不当等,都可影响人体的美容。在《内经》中还论述了有损于美容的许多皮肤病,如痤、面衰、颜黑、面尘、眉堕、毛折、皮皱、唇揭及爪枯等。

古代的美容术是基于“阴阳调和、固本培源”的基本理念来发展传承的。中国美容术与中医相依而生——这是中国美容术的一大特色。

在汉代,涂脂抹粉已经流行。从汉代流传下来的典籍上可以看出,脂粉已经成为汉代贵族妇女日常生活用品的一部分。

汉代的少数民族也学习中原的美容术,胭脂等化妆品深受少数民族妇女的喜爱。匈奴曾经流传这样一句话——“失我胭脂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可见胭脂在当时已非常流行。

汉代人除普遍使用化妆品外,已有了“妆点”、“粉妆”及“妆饰”等化妆专用名词。擅长化妆的专门人才和从事制作化妆品的人已经出现,使用美容化妆品已不仅仅是为了打扮,同时也是弥补生理缺陷的需要。在《华佗神医秘传》里载有美容外用复方10则,治面上黑色、粉刺及瘢痕等;剂型有粉、膏等。

随着医药学的逐步发展,各种美容方法亦随之而起。如东汉名医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载有美容

饮膳方“甘枯速溶饮”,用以“利咽喉”、“美声色”。医学家华佗在《中脏经》中推出“疗百疾延寿酒”,用以“乌发、驻颜”。距今1700年前,由晋代葛洪原著,梁代陶弘景增补的《肘后备急方》中,设《治面疮肝黑发去身臭方》一章,乃是美容的专篇。

篇中搜集了内服外治的方药97首,其中有些方剂经后世医籍辗转传抄,流传至今。如治面生黑鼾“以生杏仁去皮捣,以鸡子白和,入夜洗面,干涂之,且以水洗之,立愈”。此方由《夕卜台秘要》转引,标题为“文仲疗鼾黯方”。在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用白米英粉、胡粉、落葵子汁,经过蒸晒,制成紫粉以敷面。晋代名医皇甫谧则提出了许多有关针刺美容的方法,如在《针灸甲乙经》中记载了针刺下廉穴治疗颜不华症;针刺曲池穴治疗颜面干燥症等等。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外科整形美容,我国至少要比西方国家早9个世纪。如《晋书》记载魏咏之其人,生而缺唇,18岁时,大夫给他做了兔唇修补术,后来官居晋朝宰相之职。可以想象,当时兔唇修补水平是比较高的。成书于公元610年的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对不少面部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做了分析,如“人面皮上或有如乌麻,或如雀卵上之色是也。此由风邪客于皮肤,痰饮渍于脏腑,故生庚千黑黾”。南朝妃子用鸡蛋、丹砂制成“张贵妃面膏”来保护容貌,用此膏敷于面后,可使面白如玉,光泽照人。

美容的起源

古人为保护皮肤,涂抹各种油膏于其上,滋润皮肤、使其免受日晒。

古埃及妇女,用黑颜料描绘眼之轮廓,用孔雀石粉制作之绿色颜料涂于眼皮,用黑灰色锑粉将眉毛描成柳叶样细长,用乳白色油脂抹身,用红色颜料抹唇、脸颊,用橘红色染指甲。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美容艺术进一步发展,大量金钱被用于涂脂抹粉、抹口红、卷发、染发,涂抹东方之麝香于肌肤。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近代美容院。

我国殷商时期,已有捣燕地红蓝花叶为脂饰面。春秋时周郑之女用白粉敷面,用青黑颜料描眉。汉代开始出现妆点、妆扮、装饰类词语。唐代开始出现面膜美容,杨贵妃就使用名贵中药提炼后,添加珍珠、白玉、人参粉,用上等藕粉调和而成之面膜美容。这种古老面膜,可祛除黄斑,使皮肤白嫩,还可去除毛孔深处之污垢、油脂。

现代,喷雾、涂抹型化妆品方便使用,美容更简单易行。

三皇伏羲时期,《简易经》“简之矩只容能存之,易之规只美能化之。容则容物亦可护物,物之附表也。美其表、愚蠢目、乐而可为也。”这里之容为事物的外表,是可以保护的。“美其表”即美容。将外表美容一下,可愚弄蠢笨的眼睛,于对方内心提高对本物之价值观。可见,美容之重要性。

美容的历史

14世纪到17世纪,化妆品和医药有了密切关系。中世纪英国、意大利的大学就曾把两者并为一个科系,直到赫尼医学博士才把二者区分开来,他把化妆品称为创造美的容貌的处方。

1580年,伊丽莎白女王把头发染成红色,把脸孔涂白色,又把部分眉毛拔掉。当时英国刚有玻璃镜子,她是英国第一位能清晰看到自己容貌的女王,所以晚年禁止在宫廷里设置镜子。1660年,英国复辟时期妇女都爱搽粉,又爱在脸上贴上日形、星形和新月形的黑花钿,而这本来是纽卡赛公爵夫人为了掩盖雀斑而想出来的新花样。18世纪初,英国已设置了化妆室,以适应绅士淑女们爱在脸上、头发上或假发上扑粉的需要。当时,英国以肌肤嫩滑为美,所以妇女睡觉时都戴上手套,在额上敷上浸过油的布,以防出现皱纹。大约在1840年前后,化妆热潮在英国没落了。

19世纪是化妆品的探索、发明和发展的时期。在英国已经有肥皂、面霜和其他化妆品的制作。与此同时,人们对化妆、健美和美容的兴趣不断增长,美容界出现了不少专家。1856年,英国年仅17岁的青年威廉•柏金斯(1838-1907)在探索人工制造奎宁的过程中,无意间从煤焦油中提炼出了苯胺染料。此后,煤焦油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妆品、香料、染发剂等,使化妆品的成本大大降低,从而为化妆品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1916年,美国市场上首先出现了指甲油,接着又大批生产唇膏。自1920年,好莱坞开创电影时代,片厂化妆师也塑造出不少西方女子刻意模仿的影坛美女形象。到现代,人们的审美观发生了深刻变革,皮肤白皙嫩滑不再是人们崇尚的唯一标准,代表健美的古铜色也曾风行一时,被人们奉为时尚。另外,男子们也开始注重自身形象,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意识所发生的变化,另一方面则是化妆品生产商对这一巨大市场争夺的结果。

至于最早的整形外科则出现在印度,约活动于公元前5世纪印度外科的鼻祖妙闻(Sùsruta,音译名是苏斯拉他)在他堪称外科学百科全书的著作《妙闻集》中记载了鼻成形术:为了再造一个鼻子,要从患者的前额切下一块叶形的皮肤,在鼻梁上要留下一根“叶柄”,然后将这块皮肤表面朝外,向下翻转,包住两根充作鼻腔的人工导管——据记载通常是竹管,然后固定在面部。妙闻还记载了使已经彻底撕裂的耳垂得以恢复的过程,即从无耳垂者的面颊上切下一块活肉,但是这块活肉的一端应当附着在原来的位置(面颊)上,然后再用解剖刀在准备恢复耳垂的部位留上一些轻微的划痕,而先前切下的肉也就应该贴在这个部位。这种手术到今天在原理上仍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使用的皮肤来自于耳朵的后部。

总结:对于美容及美容产品的诞生,很多人并不是很了解。那么,以上小编盘点的女士美容指南教你的美容历史来学习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