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在哪一天?

2024-02-29 00:00:00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的由来

据说,清明节的由来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有关,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在流亡途中饥渴难耐,随臣介子推行至僻静处,割下自己腿上的肉熬汤于公子食用,助公子重耳度过了一劫。

十九年后,公子重耳即位,重赏了与伴他流亡的一众功臣,却唯独遗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而介子推却打点好行装,决意隐居绵山之中。

晋文公重耳闻之,亲自带人去深山中请介子推,然山高路险,遍寻未着。此时,有人献计火烧绵山,逼介子推出山,然大火烧烬,却始终未见介子推的影子。

待山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老柳树下发现了介子推的尸体,晋文公见状恸哭不已。在装殓介子推时,从树洞中发现—纸血书,上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此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却惊奇地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于是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节日习俗

1、祭祖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人们按照当地的风俗习惯,带上水果食品、纸钱等物品来到墓地,将供品摆放在墓地前面,将纸钱焚化,为坟墓添一些新土,然后再在墓前磕头祭拜,就可以收拾供品打道回府了。

2、踏青

踏青也称作春游,古时也叫探春、寻春等等。清明时节,春回大地,阳光明媚,万物复苏,人间处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踏青的大好时光。踏青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宋代,踏青之风最为盛行,一直相传至今。

3、荡秋千

清明节荡秋千的习俗由来已久,历史相对古老,最早叫做千秋,后来为了避免某些方面的忌讳,才改为秋千。最早的秋千一般都是以树枝为架,然后再拴上彩带。后来逐渐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做成的秋千。荡秋千的习俗传承至今,深受人们喜爱,不仅能锻炼身体,也可以借此锻炼自己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