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运动的本质,其实就是反对袁世凯的复辟,拥护共和体制的一场内战。蔡锷在护国运动中是组织、策划和执行者,起到决定性作用。护国运动主要是梁启超、蔡锷和戴戡三人核心在组织策划,由以梁启超为首的进步党在领导,包括国民党在内的社会各界积极拥护和参与。
护国运动(1915年-1916年,又称护国战役、护国战争、护国之役、洪宪之役),是辛亥革命后发动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运动。
护国运动起因是袁世凯在1915年12月于北京宣布接受帝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袁世凯的军队受挫,南方其他各省之后亦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护国运动前夕,云南进行了秘密扩军。唐继尧一方面公开添编两个警卫团 ,又借补充之名,召募退伍官兵,并征召新兵,“以待编制”;又“以治安为名,密令各县整饬地方团队,以侯时机”。并招募志愿参军的学生数百人。
护国运动爆发前夜,滇军共两个师及一个混成旅,人数约近15000人。
历史意义
护国运动是近代由中国资产阶级单独领导的仅次于辛亥革命的又一次革命运动。从云南开始的护国战争粉碎了封建帝制的延续阴谋,恢复了共和制。 但是,护国运动并未最终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护国运动的结果,推翻了“洪宪”帝制,推翻了袁世凯,而最终迫使段祺瑞宣布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因此,护国战争是一次胜利的革命战争。但是护国运动的胜利果实终于归于北洋军阀段祺瑞,国家政权并没有发生革命性转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仍然没有改变。
护国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打倒了窃国大盗袁世凯,制止封建帝制死灰复燃,再造了共和,挽救了国家,巩固了辛亥革命的成果,它的功绩永载史册。
1916年12月,国会决定,以每年12月25日为护国运动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