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毛泽东小一岁,却比毛泽东高三届,是湖南省立一师的高材生。生前长期在国外从事文字教育事业。为留洋教师萧岳英之子,著名诗人萧三之兄。在湖南一中师范的学生中,与毛泽东、蔡和森同为杨昌济老师的得意弟子,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
人物生平
1910年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于1915年秋毕业后,到长沙楚怡学校任教。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是民国初年湖南青年参加赴法勤工俭学的主要策动者之一;在全国性的勤工俭学运动中他亦扮演重要角色。
1924年回国,任中国国民党北平市党务指导委员、《民报》总编辑、中法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委员兼农学院院长、华北大学校长及国民政府农矿部次长、国立历史博物馆馆长等职。
1949年,随中国国民党政府去台湾,后又到法国、瑞士。1952年去南美乌拉圭,从事教育事业。
杨昌济老师有三位得意弟子:萧子升、蔡和森与毛泽东。他们品学兼优、志趣相投,人称“湘江三友”,毛泽东、蔡和森两位后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成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革命的领导人,而青年时代的激进分子萧子升则坚持信仰无政府主义,解放后长期旅居国外从事文字教育事业。
他们在这里同窗共读只半年时间,但志趣相同,感情深厚。1911年两人先后又到了长沙,萧子升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毛泽东先是进入湘乡驻省中学,1913年也考入了省立第一师范,萧子升1915年秋毕业,毛泽东1918年毕业,与萧子升在一师同学两年多,他们结成了最亲密的朋友,并于1918年共同创立了新民学会,萧子升还担任过学会的总干事。
毛泽东与萧子升发生过激烈争论。萧子升力主保存新民学会,并以无政府主义作新民学会的指导思想;而毛泽东则主张解散新民学会,先进青年可以加入共产党和社会青年团组织。由于意见不和,信仰不同,他们谁也没有说服谁,最终分道扬镳。与毛泽东分手后,萧子升按照他自己的意愿走了下去,终于在国民党政府任职,1926年后与毛泽东中断了来往。
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在乌拉圭去世,终年82岁。生前曾留下遗嘱:“死后骨灰和萧夫人骨灰同放一处,如有可能,运回湖南湘乡祖坟处与原配夫人遗骨同葬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