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大鼓拼音

2024-09-11 13:44:51

梅花大鼓的拼音是:méihuā。

梅花大鼓的注音是:ㄇㄟˊㄏㄨㄚㄉㄚˋㄍㄨˇ。词语解释是:亦称“梅花调”。梅花大鼓[méihuādàgǔ]⒈亦称“梅花调”。引证解释是:⒈亦称“梅花调”。曲艺的一种。清末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引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网络解释是:梅花大鼓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地区。解放前是北京旗人子弟喜演擅唱的曲调。艺人演唱则多见于拆唱节目中,专演此曲种者很少。最早有钟万起、金小山等,稍晚有曹宝禄、王子玉等。自金万昌出,经其加工创新,这一曲种才焕发了新的青春。从此,它也就分成了北板、南板两个流派;前者守旧,唱腔简单,上下句无何异样儿的区别,平淡无奇,王宪臣、刘荩臣等善唱之;后者则为金万昌所创演的梅花调,唱腔娓娓动听,且有许多出色的创新,深为听众所欣赏,逐渐成为此曲种之正宗。梅花大鼓唱词为七字句和十字句,有慢板、二六板、上板三个基本板式与以这三个板式的名称命名的三个基本唱腔。网友释义是: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北板大鼓”,是北方鼓曲的代表曲种,也是北京、天津地区特有的地方性大鼓曲种之一。梅花大鼓曲调优美,旋律悠长,唱腔悠扬婉转,咬字珠圆玉润,拥有自己独特的唱腔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钗头凤》《琴挑》等。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冀等地区。2014年11月11日,天津市申报的“梅花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16。7、汉语大词典是:亦称“梅花调”。曲艺的一种。清末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8、辞典修订版是:一种曲艺。演出时和以三弦、二胡、月琴等乐器,以单人说唱方式演讲故事内容。约起源于清光绪、同治年间。音调柔缓,且多取材西厢记、红楼梦等章回小说,与京韵大鼓相较之下显得幽怨委婉。也称为「梅花调」。

梅花大鼓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梅花大鼓详细内容】

⒈亦称“梅花调”。曲艺的一种。清末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引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二、网友释义

梅花大鼓,又称“梅花调”、“北板大鼓”,是北方鼓曲的代表曲种,也是北京、天津地区特有的地方性大鼓曲种之一。梅花大鼓曲调优美,旋律悠长,唱腔悠扬婉转,咬字珠圆玉润,拥有自己独特的唱腔特点。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曲目有《钗头凤》《琴挑》等。梅花大鼓脱胎于清代中叶产生于北京的清口大鼓,流行于京津冀等地区。2014年11月11日,天津市申报的“梅花大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116。

三、汉语大词典

亦称“梅花调”。曲艺的一种。清末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华北一带。由一人自击鼓板演唱,二三人伴奏,乐器有三弦、琵琶、四胡等。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孙犁《白洋淀纪事·吴召儿》:“玉蜀黍很高,扁豆角又厚又大,绿的发黑,像说梅花调用的铁响板。”

四、其他释义

又名“梅花调”。曲艺曲种。流行于北京、天津等地。清末由清口大鼓发展而成。唱腔有慢板、中板、快板、紧板等。曲目都为短篇。传统曲目不少以《红楼梦》故事为题材。

五、关于梅花大鼓的成语

梅花海鹘  驿路梅花  驿寄梅花  驿使梅花  鼓鼓囊囊  大锣大鼓

六、关于梅花大鼓的造句

1、在书茶馆里,边听评书边饮茶是最主要的内容,邀上三五好友,叫上一壶清茶,坐在藤木桌椅上,听着梨花大鼓、梅花大鼓、唐山大鼓,或是最新的潮流段子。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梅花大鼓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