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滴通常指半径大于100μm的水滴。标准云滴半径为10μm,标准雨滴半径为1000μm,从体积来说,半径1mm的雨滴约相当于100万个半径为10μm的云滴。水成云内如果具备了云滴增大为雨滴的条件,并使雨滴具有一定的下降速度,这时降落下来的就是雨或毛毛雨。
雨滴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大量的小水珠形成了云。当云中的水珠达到一定质量以后就会下落至地表,这就是降雨。雨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大部分生态系统的水分来源,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雨滴也有可能在还未到达地面时就完全蒸发,有些形况就是在当雨通过森林的林木时,雨常会被森林截流,而直接蒸发入大气中,这种情形可以减少雨对于地表的侵蚀。在有些地表炎热的地区(如沙漠地区)水分直接蒸发尤为常见。这样的降雨被称为幡状云。
大小不同
留心观察的人会发现,落到地上的雨点大大小小体积不同。这个问题困惑了科学家很久,以前他们都认为这是雨水在云中形成时的各种复杂反应造成的,通过高速摄影发现,其实答案很简单。
雨是云里的水蒸气附着在灰尘等各种小颗粒中慢慢聚集形成的,因为在云层中这些小水珠互相离的很近,所以它们很容易碰到一起越长越大,云中的各种气流也会促进这个过程。但是,当这个圆形的水珠下落后,情况就变了,首先它会变成一个煎蛋一样的扁盘子,然后越来越薄,越来越宽,慢慢由于空气的作用变形成倒着的塑料袋一样的东东,终于最后“塑料袋”破碎了,变成许多小颗粒,这些大大小小的水滴才是落到地面上的雨。
雨滴谱测量的传统方法
1、动力学法
使用压强变换器和电压传感器,根据测量雨滴的下落动能变化来获得雨滴尺寸的大小仅适合于谱带均一的降水,由于该种方法误差太大,通常很少采用。
2、滤纸色斑法
是根据雨滴落在一定面积的滤纸上的斑迹大小,逐个读数,依据已有的检定曲线,将其转换为雨滴大小,再经过一定的计算,得出雨滴谱的各类特征值这种方法的误差范围在6%~14%,相当于0.037~37mg滤纸色斑法不能对地面雨滴谱进行连续不间断的观测。
3、面粉团法
使用内部装有面粉有一定表面积的广口容器雨滴降落在容器中,与面粉接触后,每个雨滴会形成一个小球将其烘干后称重,测出每个雨滴的粒径大小其缺点是若使用的面粉不同,其校正曲线之间会存在细微的差别。
4、快速摄影法
摄正在降落的雨滴,将照片置于显微镜下测量摄影法直接测量出同一地点上的单个雨滴的大小和形状,并不能很好地测量雨滴谱分布,同时成本高,仅适合实验室中模拟降水的情况
5、浸润法
使用盛有油料的容器来接盛雨滴由于水和油不溶合,同时水比油的密度大,具有足够末速度的雨滴落入油中会因表面张力的作用而变成球形水珠,测量油中的水珠直径即可获得雨滴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