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国的辞典修订版是什么

2024-09-10 19:46:51

上国的辞典修订版是: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京师。《资治通监.卷二二六.唐纪四十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国都的西边。因位上游而得名。《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晋.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上国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上国详细内容】

⒈指国都以西的地区。引《左传·昭公十四年》:“夏,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於宗丘。”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⒉春秋时称中原各诸侯国为上国,与吴楚诸国相对而言。引《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吴子﹞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遂聘于晋,以观诸侯。”孔颖达疏引服虔曰:“上国,中国也。盖以吴辟在东南,地势卑下,中国在其上流,故谓中国为上国也。”《国语·吴语》:“越灭吴,上征上国。”韦昭注:“上国,中国也。”三国魏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夫差﹞抗衡上国,与晋争长。”清刘大櫆《送张福清序》:“昔在自古,闽粤不齿於上国。”⒊外藩对帝室或朝廷的称呼。引《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耀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李贤注:“上象四七,谓二十八宿各主诸侯之分野,故曰下应分土,言皆以辅王室也。”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唐白居易《祭迴鹘可汗文》:“抚有九姓,制临一方,气吞诸戎,名播上国。”清魏源《圣武记》卷五:“惟布达拉一区,其土膏衍,其人秀好,其音华夏,故吐番赞普都之,以鞭挞四夷,抗衡上国。”⒋指京师。引南朝梁江淹《四时赋》:“忆上国之綺树,想金陵之蕙枝。”《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深不欲诸侯子孙专地。”胡三省注:“时藩镇窃据,自比古诸侯,谓京师为上国。”《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来送妹待选,二来望亲,三来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只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二、网络解释

上国上国是指:

三、国语辞典

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上国[shàngguó]⒈旧时南方吴、楚诸国对中原诸侯国的称呼。引《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及其抗衡上国,与晋争长。」⒉外藩对朝廷或附庸国对宗主国的称呼。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吾虽德薄,位为蕃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⒊京师。引《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唐纪四十二·德宗建中二年》:「今海内无事,自上国来者,皆言天子聪明英武,志欲致太平。」《红楼梦·第四回》:「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⒋国都的西边。因位上游而得名。引《左传·昭公十四年》:「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且抚其民。」晋·杜预·注:「上国,在国都之西。西方居上流,故谓之上国。」

四、其他解释

1.古称中国曰上国,对夷狄而言也。《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吴子欲因楚丧而伐之,使公子掩余,公子烛庸,帅师围潜。使延州来季子聘于上国。」;《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吕氏春秋·贵直论·知化》:「必行于上国。」;《史记·吴世家》:「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后汉书·陈蕃传》:「天下应分土蕃屏上国。」

五、关于上国的造句

1、事实上国内的教育培训行业在课程内容方面仍然以应试教育和语言学习为主,范围相对狭隘,但如果能在内容上把握精髓,不断翻陈出新,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2、若是商业合同谈判引发的案件都能扣上国家间谍罪名,外企和他国对中国公司的最大恐惧也就名正言顺。

3、国庆到来,惦记在怀。合理饮食,身体不赖。粗细搭配,少荤多菜。暴饮暴食,千万不该。酒喝三分,莫图豪迈。熬夜娱乐,自我伤害。关怀贴士,真心奉上,国庆假期,欢乐开怀!

4、兹派人呈上国币百元,请代办明晨祭席四桌,并于午间代请宝祐桥本家各长幼午餐,烦渎之请,容明晨面谢。

5、整个巴尔干半岛上,国家地位与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6、在气候改变问题上,国会没有看到提案,冲向哥本哈根的只是一架铤而走险的航班。

六、关于上国的诗句

蜀国欢声连上国  蜀国欢声连上国  我来游上国  抗衡上国  抗衡上国  我方历上国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上国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