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简介
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别称鸢都,是山东省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山东省半岛城市群的区域中心城市。
潍坊市位于山东半岛西部,地跨东经118°10'~120°01',北纬35°41'~37°26'。气候属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市域地貌自北向南,由低到高,形成几个台阶。潍坊市是世界风筝都,连续荣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等奖项,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2020年10月20日,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县)。
2018年4月2日,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支持新―批城市开展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名单,全国17座城市入选,潍坊名列其中。2018年1月,潍坊入选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12月,2018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第6名。2019年山东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城市。
地形特点
潍坊市境内地层发育较齐全,太古界及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东西两地块的结晶基底;古生界及中生界分别不整合于两侧古老结晶基底之上;新生界形成断陷盆地、山间盆地河湖相沉积和沿海滨海相沉积。辖区内地层属华北地层区。以沂沭断裂带的昌邑——大店断裂为界将山东分成鲁东、鲁西两个地层分区。两分区地层发育有很大的差异,沂沭断裂带内与鲁西相近,但也有差别。潍坊市位于鲁西地层分区的东北部,包括潍坊小区和泰安小区的东缘,鲁东地层分区西端,包括蓬莱、莱阳、胶南3个地层小区的西部。市辖区横跨鲁东、鲁西两个隆起区和沂沭断裂带3个结构不同的次级构造单元,形成了区内构造多样性及复杂性的格局。
气候特点
潍坊市域属北温带季风区,背陆面海。受欧亚大陆和太平洋的共同影响,大陆度在50%以上,是暖温带季风型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春季风多雨少,早春冷暖无常,常有倒春寒出现,晚春回暖迅速夏季炎热多雨,温高湿大;秋季天高气爽,晚秋多干旱;冬季干冷,寒风频吹。因受典型季风气候影响,四季的气温分布分明,年平均气温12.3℃。1月份为全年的最冷月,全市平均气温为-3.3℃,7月份为最热月,全市平均气温为26.0℃。春季升温迅速,秋季降温幅度大。
自然资源
潍坊市境内木本植物不多,生长的林木树种,平原地区主要是杨、柳、榆、槐、桐等;山丘区主要是柏、松、槐等。有乡土和引进树种共58科、127属、243种(其中10个变种2个变型)。古木,树龄500年以上的108株,1000年以上的14株,价值较大的有49株。其中有800多年的古槐,1000多年的楸树和银杏树,元末明初的流苏,明柏、清扬,稀有的文冠果和白玉兰等20多个名贵树种。野生树种共133种,利用价值较大,可供栽培利用的有柏树、刺楸、糠椴、枳柏、小叶朴、坚桦(杆榆)、黄檀及漆树8个树种。果树共22科43属。主要有苹果、海棠果、沙果(花红)、梨、山楂、杏、桃、李、樱桃、枣、葡萄、石榴、猕猴桃、柿、核桃、栗等。饲用草本植物种类繁多,的共有202种,隶属47科、157属。
土地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62万平方千米(161.67万公顷),其中农用地115.47万公顷(耕地79.27万公顷,基本农田69.46万公顷),占总面积71.42%;建设用地31.30万公顷,占总面积19.36%;未利用地14.89万公顷,占总面积9.21%。
矿产资源
全市共发现矿产80种(含亚矿种),探明储量46种。储量列全省第一位的矿产有天然卤水、蓝宝石、油页岩、重晶石、玻璃用石英岩、水泥用灰岩、膨润土、珍珠岩、沸石、陶瓷土、白云岩、硅藻土、云母等13种,其中天然卤水和蓝宝石储量居全国首位。
河流
潍坊市境内自西向东有小清河、弥河、白浪河、潍河、北胶莱河5条主要河流,均流入渤海,总控制面积10509平方千米,占潍坊市总面积的66.3%。
潍坊市辖奎文、潍城、寒亭、坊子4个区,青州、诸城、寿光、安丘、高密、昌邑6个县级市,临朐、昌乐2个县,另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4个市属开发区。全市共辖62个镇、56个街道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