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四果的拼音是:dàchéngsìguǒ。
大乘四果的词语解释是:大乘四果[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者。基础解释是:【大乘四果】[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综合释义是:【大乘四果】[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一初地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云预流。谓菩萨入初干慧地时。断惑证理。即是证佛所证。故云生如来家。因借声闻初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须陀洹果。二八地得授记是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菩萨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记而得作佛。因借声闻第二果以区别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三十地得受职是阿那含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菩萨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来职。犹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因借声闻第三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四佛地是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四佛地是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罗汉果。
大乘四果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大乘四果详细内容】
大乘四果[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者。
二、基础解释
【大乘四果】[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
三、综合释义
【大乘四果】[出大乘庄严经论]大乘者。谓通教中菩萨。于当教中对声闻缘觉小乘。故得称为大乘也。四果者。本是声闻所证果位。今菩萨历于十地修行证果。亦有浅深始终不同。故借小乘四果之位以区别之。是名大乘四果。(十地者。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也。)一初地生如来家是须陀洹果梵语须陀洹。华言入流。又云预流。谓菩萨入初干慧地时。断惑证理。即是证佛所证。故云生如来家。因借声闻初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须陀洹果。二八地得授记是斯陀含果梵语斯陀含。华言一来。谓菩萨于第八辟支佛地中。蒙佛授记而得作佛。因借声闻第二果以区别之。故云是斯陀含果。(辟支。梵语具云辟支迦罗。华言缘觉。)三十地得受职是阿那含果梵语阿那含。华言不来。谓菩萨于第十佛地中。而得受如来职。犹如别圆二教等觉之位。因借声闻第三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四佛地是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那含果。四佛地是阿罗汉果梵语阿罗汉。华言无学。又云无生。佛地即通教中果佛也。菩萨已断见思习气俱尽而得成佛。因借声闻第四果以区别之。故云是阿罗汉果。
四、关于大乘四果的成语
乘时乘势 三三四四 四百四病 大树底下好乘凉 菜果之物 倒因为果
五、关于大乘四果的词语
大乘四果 乘乘 乘时乘势 果下之乘 果果 红果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大乘四果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