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乌梅泡水喝的功效与作用一次放几个
乌梅又有梅实、熏梅、桔梅肉等名称,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未成熟果实。梅原产我国,分布于长江以南各地。主产四川、浙江、福建、湖南、贵州,广东、湖北、云南、陕西、安徽、江苏、广西、江西、河南等地亦产。5月间采摘加工。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性味归经】
酸、温。入肝、脾、肺、大肠经。
【成分】
梅果实中含柠檬酸19%(加工成乌梅干约含50%)、苹果酸15%(加工成乌梅干约含20%)、琥珀酸、苦味酸、果胶、谷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糖类、三萜类、蜡样物质、齐墩果酸样物质、苦扁桃甙、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氨基酸和胆胺。种子中含苦杏仁苷。果实成熟时期含氢氰酸。
【功用主治】
(1)收敛生津,安蛔驱虫。治久咳,虚热烦渴,久疟,久泻,痢疾,便血,尿血,血崩,蛔厥腹痛,呕吐,钩虫病,牛皮癣,胬肉。
(2)乌梅内含有多种美容功能因子,能祛斑除皱、细嫩肌肤,并对扁平疣、瘢痕、牛皮癣、黑痣及皮肤色斑、面部等有治疗作用。
【文献摘要】
(1)《本经》:“主下气,除热烦满,安心,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痣、恶肉。”
(2)《日华子本草》:“治偏枯皮肤麻痹,去黑点,令人得睡。”
(3)《纲目》:“敛肺涩肠,治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消肿,涌痰,杀虫,解鱼毒、马汗毒、硫磺毒。”
(4)《本经逢源》:“益津开胃,能敛肺涩肠,止呕敛汗,定喘安蛔。”
(5)《本草求真》:“去死肉,黑痣。”
【美容的功能因子及其作用】
(1)乌梅中所含大量的柠檬酸、苹果酸,能有效地清除体内和皮肤中有害的自由基,降低细胞膜上脂质过氧化物(LPO)和脂褐素(LF)的浓度,从而增强肌体的新陈代谢,改善微循环。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起到消除色素沉着和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使皮肤光泽细腻。
(2)乌梅中所含的甾醇,对皮肤有很好的渗透性,可以保持皮肤表面的水分,促进皮肤新陈代谢,抑制皮肤炎症,防止日晒红斑和皮肤老化,还有生发乌发等功能。
(3)乌梅中所含的三萜类化合物,能扩张血管和外周毛细血管,使血管富有弹性,增加活力。经络得以疏通,肌肤自然润泽,从而益颜悦色。
(4)乌梅中所含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能通过阻抑和消除体内自由基的作用,来减少或祛除黑色素的沉着,使肌肤斑点消除或减少,肤色变白。
(5)经试验证实,乌梅干能使唾液腺分泌更多的腮腺激素,可促进皮肤细胞的新陈代谢,并能促进分泌物的活性,亦能达到抗衰老的作用。
(6)经试验证实,乌梅或其热水浸出液,对金葡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枯草杆菌、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结核杆菌均有抑制作用;水煎液对须疮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致病性真菌亦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
(1)药用:2.5~5克,煎汤或入丸、散内服;外用则煅研干撒或调敷。
(2)食用:乌梅为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保健食品的“药食同源”品种食物。可单独食用,亦可添加在食物内食用。
【具有美容功能的食疗方剂】
(1)乌梅3~5只,煎浓汤。饭前空腹饮服。
(2)乌梅5只,米100克,煮粥,加1匙蜂蜜调味。
(3)乌梅3只,沸水冲泡,代茶饮至味淡时,将乌梅肉亦吃掉。
上述方剂,除能祛斑除皱、细嫩肌肤并对扁平疣、瘢痕、牛皮癣、黑痣、色斑、面部和皮肤粗糙等有治疗作用外,还具有抗菌、抗癌、抗过敏、抗腹泻、抗疲劳、抗衰老、抗辐射、保肝等功用。
【宜忌】
(1)多食损齿(孟诜)。
(2)多啖伤骨,蚀脾胃,令人发热(《日华子本草》)。
(3)咳嗽初起,气实喘促,胸膈痞闷,恐酸已束邪气,戒之(《药品化义》)。
(4)疟、痢初起者禁用(《得配本草》)。
【外用美容】
(1)治一切疮肉出:乌梅烧为灰,杵末敷上,恶肉立尽(《刘涓子鬼遗方》)。
(2)治疗牛皮癣:取乌梅2500克水煎,去核浓缩成膏约500克。每服半汤匙(约10克),每日3次,治疗12例,服药12~27天不等,基本治愈5例,显著好转4例(《中药大辞典》)。
(3)疮口肉芽(胬肉),皮肤表层血管瘤、鸡眼、赘疣等:乌梅膏涂于油纸或布上,依患部大小敷贴、包扎,能使突起部分缩平(《食物中药与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