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种残酷的惩罚。随着时间的演变,“九族”的含义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人们经常用“九族”来指代与一个人有关的所有人。
牵连九族太可怕了,这种刑罚在古代就有了。当时一旦一方战败,全族都会受到惩罚,所以这种惩罚就逐渐流传了下来。到了汉朝,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和改变,如果没有犯下非常严重的罪行,基本上不会判处牵九族的刑罚。
古代有很多刑罚,残忍甚至恐怖。一旦一个人犯了罪,他将遭受许多残酷的惩罚。诛九族都受到了最残酷的惩罚。不仅一个人会死,家人和亲戚也会受到牵连。几乎任何有点血缘关系的人都会受到牵连。
历史事件
按照史料记载,诛九族最早发生在隋唐,杨素之子杨玄感因犯谋反罪被判诛九族,后来甚至出现过了一次诛十族,这就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方孝孺事件,方孝孺浙江海宁人,他博学强记,通晓史经,文章盖世。
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提额证学,世人尊称其为方正学,明朝建文帝即位之后,将方孝孺召至南京,委以翰林式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引方孝孺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国家大事者以资知。
自此方孝孺成了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也是建文帝为知御之君,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继位,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佣兵为患,就采取了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反对。于是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习檄文,朱棣在攻下南京之后篡得大明皇位,破令方孝孺为他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致笔于地说:死及死,而诏书不草。燕王大声呵斥说:诏不草,灭如九族。
方孝孺针锋相对的说: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又反复劝说方孝孺,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反问。成王安在。朱棣回答说以自焚。方孝孺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国赖长君。方孝孺又说:何不立城王之第?朱棣说:死朕家之事。并让人把笔递给方孝孺,说:此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依然不屈服,他说:好,我写。他从地上拾起笔来,贼篡位。朱棣气急败坏,恨其嘴硬,叫人将方孝孺嘴角割开,撕至耳根。
逮捕宗族门生每抓到一个人就带到方孝孺的面前,但是方孝孺根本无动于衷,头都不抬。这个时候明成祖朱棣彻底绝望了。也横下一条心,把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作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共计八百七十三人,全部凌迟处死。诛九族一说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有很大关系,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法要灭九族。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今天九族的意思有了很大变化,其亲属之意已经淡出,变成了对与之有关的一切人的泛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