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是太监?

2024-02-29 00:00:00

郑和是太监。郑和10岁时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立下战功。明成祖朱棣赐郑姓,任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郑和原名马和,小名三宝,又作三保,云南昆阳人,明朝宦官、著名航海家。10岁时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立下战功。明成祖朱棣赐郑姓,任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在明洪武14年的时候,朱元璋为了将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梁王扫除,于是就召集了30万人的军队向梁王发起进攻。后来战争结束,明朝军队在经过昆阳的时候,把在池边玩耍的小郑和以及他的小伙伴给抓到了南京,抓到南京就给阉了,于是郑和就当上了太监。

郑和在这之后当然是无法生育了,郑和的孩子实际上是他的长兄马文铭的,马文铭将他的长子马恩来过继给了郑和,后来马恩来也就成为了郑和的孩子,改姓郑,叫做郑恩来。后来郑恩来有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做郑万显,一个叫做郑庭显。

也因此,郑和的子孙也就不断沿袭了下来,代代相传。目前,世界上存在三支郑和的后裔,一支在云南玉溪,一支在江苏南京,一支在泰国清迈,人们称为“三支四地”。多出来的这一地,就是郑和出生地昆阳。三支四地一共400多人,也算是家族兴盛。

郑和虽然小时候被抓去当了太监,非常的不幸,但是好在也有子孙,虽然不是亲生的,但是也算是后裔了,这也是不幸中的万幸。郑和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航海家,他的后人也因此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虽然不一定从事航海,但是前人的精神会一直激励他们。

郑和主要成就

成就综述

郑和下西洋是一种国家行为,郑和船队是一支强大的战略力量。明政府派遣郑和船队下西洋显然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包括皇帝的意志)和国家需要出发。 郑和下西洋的使命和功绩概括起来,主要包括4个方面:

和平外交

推行和平外交,稳定东南亚国际秩序。

郑和下西洋前,中国周边的国际环境动荡,主要表现在东南亚地区各国相互猜疑,互相争夺。当时东南亚两个最大的国家爪哇、暹罗对外扩张,欺压周边一些国家,威胁满剌加、苏门答腊、占城、真腊,甚至在三佛齐,还有杀害明朝使臣的,拦截向中国朝贡的使团;再一个海盗猖獗,横行东南亚、南亚海上,十分嚣张,海上交通线得不到安全保障。这些不稳定的因素,一方面直接影响中国南部的安全,一方面极大影响了明朝的国际形象,不利于明朝的稳定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明朝皇帝采取了“内安华夏,外抚四夷,一视同仁,共享太平”和平的外交政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下西洋通过各种手段,调解和缓和各国之间矛盾,维护海上交通安全,从而把中国的稳定与发展同周边联系起来,试图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国际环境,提高明王朝的国际威望。所以从明朝派遣郑和的使命可以看出是实现和平的使命。

郑和下西洋调解矛盾,平息冲突,消除隔阂,有利于周边的稳定,维护了东南亚、南亚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提高了明朝的声望。所以,可以看出郑和的船队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但不是用于侵略扩张,而是用于实现和平目的。在当时国际环境条件下,剿灭陈祖义几千人,阿烈苦奈儿上万人,没有强大军事实力做后盾,是难以实现和平的。

李约瑟评价:东方的航海家中国人从容温顺,不记前仇,慷慨大方,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虽然有恩人自居;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也不建立要塞。

国家安全

震慑倭寇,牵制蒙元势力,维护国家安全。

当时,威胁明朝安全的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东部海上的倭寇,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和西北的帖木儿帝国。倭寇最早出现在元朝末年,日本国内发生内战,部分武士和浪人为了生存便到中国沿海抢劫,到明初朱元璋时期,非常猖獗。当时明朝刚刚建立,国内还不稳定,所以集中精力安内,国防上采取被动的防御战略,在沿海省份设立卫所,在北方修长城和派兵屯边。

朱棣时期,陆海两方面对明朝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改变了被动防御战略,主动出机,陆上方向实施迁都、亲征漠北;海上方向组建了郑和舟师,震慑和打击倭寇和反明势力,并从海上实施战略包抄,对西北方向进行战略上的牵制,从而减轻明朝北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