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体(Astronomicalobject),又称星体,指太空中的物体,更广泛的解释就是宇宙中的所有个体。天体的集聚,从而形成了各种天文状态的研究对象。天体,是对宇宙空间物质的真实存在而言的,也是各种星体和星际物质的通称。人类发射进并在太空中运行的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行星探测器等则被称为人造天体。
组成
宇宙几乎完全由暗能量、暗物质和普通物质组成。其他包括电磁辐射(估计占宇宙总能量的0.005%或接近0.01%)和反物质。在宇宙的历史中,所有类型的物质和能量的比例都发生了变化。在过去20亿年中,宇宙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总量减少了。当前包括原子、行星、恒星、星系和生命在内的普通物质仅占宇宙质能总量的4.9%。当前这类物质的总体密度非常低,大约为4.5×10-31g/cm³,相当于每4立方米体积中只有一个质子的密度。
暗能量和暗物质的性质是未知的。暗物质是一种尚未被确认的神秘物质形式,占宇宙总量的26.8%。暗能量是来自虚无空间的能量,它导致宇宙的膨胀加速,占宇宙总量的68.3%。
普通物质、暗物质和暗能量在超过3亿光年左右的尺度上均匀地分布在整个宇宙中。然而,在较小的尺度上,物质往往按层级聚集,绝大多数原子聚集成恒星,绝大多数恒星聚集形成星系,绝大多数星系聚集形成超星系团,最后是大尺度纤维状结构。可观测宇宙包含超过2万亿(1012)个星系,总体而言,估计有超过1亿亿亿(1024)颗恒星(比地球上所有的沙粒都多)。典型星系中的恒星数量范围从只有几千万(107)颗恒星的矮星系到拥有数万亿(1012)颗恒星的巨星系。
银河系位于本星系群中,而本星系群又位于拉尼亚凯亚超星系团中。这个超星系团跨越5亿光年,而本星系群跨越1000万光年。宇宙空洞是宇宙中相对空虚的广阔区域,位于较大的天文结构之间,其直径通常为1000万–1.5亿秒差距(3300 万-4.9 亿光年)。已测量到的最大宇宙空洞跨越18亿光年 (5.5亿秒差距) 。
可观测的宇宙在比超星系团大得多的尺度上是各向同性的,这意味着宇宙的统计属性在从地球上观察到的所有方向上是相同的。宇宙沐浴在高度各项同性的微波辐射中,相当于大约2.72548开尔文的热平衡黑体光谱。大尺度宇宙是均匀的和各向同性假设被称为宇宙学原理。一个既均匀的和各向同性的宇宙从所有观察点看都是一样的,没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