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时期,我国的数学家祖冲之使用割圆术和开方算出了圆周率。并且在圆周率的基础上,精确到了小数点后七位。这不仅仅是我们中国数学的一个进步,更是世界数学的一个进步。据史料记载,我国对于圆周率的计算要早于西方国家一千多年。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他出身于范阳祖氏,一生都在钻研着自然科学,他对于我们后世的贡献主要是集中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第一次将“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
祖冲之简介
祖冲之(429年—500年),字文远,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461年(南朝宋大明五年),祖冲之担任南徐州(今江苏镇江)刺史府里的从事,先后任南徐州从事吏、公府参军。祖冲之在这一段期间,虽然生活很不安定,但是仍然继续坚持学术研究,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94年,国家政权摇摇欲坠,再加上南北朝之间的连年战争,祖冲之良好的政治主张无法在国家内部施行,更无法实现了。500年(南朝齐永元二年),这位卓越的大科学家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圆周率简介
圆周率即圆的周长与其直径的比。通常用π来表示。是一个常数(约等于3.141592654),是代表圆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它是一个无理数,即无限不循环小数。
圆周率(Pai)是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一般用希腊字母π表示,是一个在数学及物理学中普遍存在的数学常数。π也等于圆形之面积与半径平方之比。是精确计算圆周长、圆面积、球体积等几何形状的关键值。 在分析学里,π可以严格地定义为满足sin x = 0的最小正实数x。
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用3.14代表圆周率去进行近似计算。而用十位小数3.141592654便足以应付一般计算。即使是工程师或物理学家要进行较精密的计算,充其量也只需取值至小数点后几百个位。
中国数学家刘徽在注释《九章算术》(263年)时只用圆内接正多边形就求得π的近似值,也得出精确到两位小数的π值,他的方法被后人称为割圆术。他用割圆术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得出π≈根号10(约为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