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创作上的多妻主义者指有封建思想观念的人,贪心自私。由余光中来的的多妻主义,指他在艺术上上百花齐放。又会翻译又会写作又会评论等等。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至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2015年2月27日至3月6日,余光中教授访问香港中文大学,主持新亚书院六十五周年院庆学术讲座暨第二十八届“钱宾四先生学术文化讲座”。其间,余教授主讲了三场公开讲座,探讨中西诗人和诗歌的特色与异同,并分享赏析诗歌朗诵的心得。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精神生产,是作家对生命的审美体验,通过艺术加工创作出可供读者欣赏的文学作品的创造性活动。
余先生说,朱光潜近乎他文学上的引路灯,生活里,太太绝对是“贤外助”,她外向,挡下了不少外间纷扰,自己才得以有这多年的“象牙塔”之乐。在车里,他看路两旁:“胡同都被高楼挡了吧。”还说,任何的文化传播都会是种变质,像英国人往茶里加了糖,再加奶。然后说,现在只喝红茶,喝绿茶和咖啡肯定睡不着,但也偶尔沾点洋酒。问他现在看什么书,写多少?老先生答,看的都是闲书、杂书,提到了《万象》的味道倒奇特;一个月给报纸写篇4000字的,不写专栏。至今天天开车上班,假期跟太太欧美“驾车自助游”,开累了,“她就把左脚伸过来,踩油门”。建议我找大卫。洛奇(David Lodge)的《微型世界》(“Small World”)来看,“写得跟《围城》太像了,有意思得很”。他说,他大二看的《围城》,看了就再不相信自己的老师了,“这毒害年轻人的书”。
余光中:“多妻主义”在生活上是犯罪,呵呵,但在艺术上,我对阿波罗忙不过来而派下的九个缪斯各个都去追求。我作为评论家的身份与我作为诗人和散文家有所区别。现在的评论家一般是科班出身,他们会把理论一样一样搬到中国的实际中。我的评论是我创作的延伸,对诗、散文这两种文体的得失我需要探讨,理论在我手上,我把它放到文学史上看,再摆到实际创作中,看是不是符合循环的规律。我自己一向说的是applied criticism(应用性评论)。我不是个正规的评论家,我也不怕我的评论讲错,至少我让人看到,我的诗句就是这样写出来的,就可以self-justi-fiable(自圆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