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们都不要再谈肾色变

2024-09-10 04:59:01

所谓肾亏完全是一种文化病,它只在中国及部分东方国家如印度这种特定文化中才会出现,而世界上所有其他国家并没有这么一种病。国际疾病分类中仅把它列在附录之中的“文化特定性障碍”里,即最初只在某种特定文化中发现、也仅存在于那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实际上它只不过是由于对精液、阴液丢失的担忧,从而产生种种性焦虑及一系列躯体问题,而躯体问题则是焦虑所致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它实际上是纯粹的心理作用。但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和愚昧的沉淀,肾亏这么一个子虚乌有的问题却把亿万中国人搅的心神不安,男也肾亏、女也肾亏、老也肾亏、少也肾亏,简直成了民族灾难。更要命的是很多年轻人也在那里为所谓肾虚苦恼,惶惶然不可终日。

但中医说的肾可不象西医的肾脏那样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解剖学上的具体器官。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原始动力,是生殖繁衍的物质基础,是性功能正常活动的原动力。它不仅受先天禀赋强弱的影响,也需后天脾胃生化水谷之精的滋养和补充,才能逐步成熟。人的一生就是肾中精气逐步充盛、再经过长时间旺盛、而后又转向衰退的过程。如幼年时肾气逐步充盛,故有发长齿更的变化;青春期时肾气进一步充盛乃至达到性成熟,男通精女初潮,两性均开始有了生育能力;在青壮年时期肾气旺盛而筋骨强劲、肌肉壮满、各种机能强盛而稳定;自40岁以后男女均步入更年期,肾精便开始由旺盛而逐步衰退,出现脱发、发鬓颁白、牙齿松动、面焦筋萎、疲乏无力、性功能减退、力不从心等现象,女性行将绝经并丧失生育能力;到了老年肾精更为亏少,男子生育能力也将逐步减退乃至消失。涵盖了内分泌、泌尿、生殖、免疫、神经、血循环、呼吸、运动等人体主要生理功能的概念,而在现代医学当中恐怕还找不出一个能与它相对应的器官或组织,即使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也难以与之匹配。可以说中医的肾是一个虚拟的概念。

既然有肾精与肾气之说,也就会有男女两性的肾亏与肾虚的可能性。如幼儿期的肾虚可导致发育迟缓;青春期的肾虚造成初潮或通精的延迟,第二性征也迟迟不能出现;成年期的肾虚则导致性欲淡漠、不育不孕、性功能低减或障碍,女性还可提前绝经;“年过半百肾气自半”,中年人这时会出现概括起来的肾虚的典型症状,其实,无非就是些说不明道不白的精神倦怠、腰膝酸软、头晕乏力、耳鸣目眩、发枯脱落等症状,严格地讲这些症状根本说明不了什么问题,也就是说看不出有任何器质性病变的可能性,那也就是说这些症状多数是一种自我感受而已,临床上是检查不出什么体征的。更年期和老年期还会出现骨质疏松心血管疾患等问题。

中医早有同病异症、异病同症一说,肾虚也不例外。如青春期发育迟缓的原因并非都是肾虚所致,都能通过所谓补肾就能奏效,有不少是染色体问题或下丘脑为主的内分泌问题,这些决不是补肾所能解决的,必须接受终生激素替代治疗。再如男子不育就有不少是补肾药毫无作为的情况,它们包括睾丸性或阻塞性无精症(支持细胞仅有综合征、克氏征、双侧隐睾、棉籽油服用史、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后睾丸萎缩、先天性输精管缺如、附睾结核等);纤毛不动综合征所致死精症;严重的精索静脉曲张等。又如男性勃起功能障碍既可由肾虚引起,也可能是湿热下注、肝气郁结、气血淤滞所致,按现代医学的观点更是有神经性、血管性、内分泌性、药物性、心理性、混合性之分。有人提出以补肾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就是通过提高雄激素水平达到治疗目的的,而勃起功能障碍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内分泌性的,所以补肾药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效果不理想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补肾药又谈何能提高雄激素水平呢,难道这个“鞭”、那个“肾”的就会含有更多的雄激素吗?即使果真如此,那还不如直截了当地用雄激素治疗,剂量既准确又容易掌握,而且也比较经济。所以即使该症属于肾虚范畴,也不是盲目补肾就能达到治疗目的的,何况它并非就是肾虚呢?!何况乱服补品还会越吃越糟,如本属湿热淤血证的若再服壮阳药甚至会出现鼻衄等症状。即使补肾也有补肾阳、滋肾阴、益肾气、填肾精之别,要经过辨证施治才能正确补肾,并收到明显改善肾虚症状和体征之效。现代观点认为补肾药物的作用应该是全方位的、多重药理机制的,但这种药物的问世恐怕还得等待一段为时不短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