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4月,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出席了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有亚洲和非洲 29个国家代表团出席的亚非会议。这次重要会议,对亚非地区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刊发表的这篇纪事,是作者根据多年来收集到的大量第一手历史资料、当事人回忆录或回忆文章,同时参考有关年谱和传记作品以及其他相关材料等,整理和编写成的。这份材料比较全面、系统和真实地反映了周恩来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与相关国家的了解与友谊、促进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以及保卫世界和平而作出的艰辛努力,反映了以周恩来为代表的老一代外交工作者为确立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工作新局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该纪事的编辑体例,参照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的领袖人物年谱体例。
1月22日会见印度尼西亚大使莫诺努图,接受他代表印尼政府提出的关于中国政府参加亚非会议的正式邀请。
2月10日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周恩来关于中国决定参加亚非会议给印度尼西亚总理阿里?沙斯特罗阿米佐约的复电。随即发出复电,指出:“亚非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为了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善和合作、为了探讨和促进它们相互间的和共同的利益和为了建立和增进友好和睦邻关系而召开的会议。”“这个会议的召开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使得具有不同社会制度的亚非各国,在任何一国的政府形式和生活方式不受另外一国干涉的原则下,和平共处并为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作出贡献。”
周恩来
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字翔宇,曾用名飞飞、伍豪、少山、冠生等,原籍浙江绍兴,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主要贡献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周恩来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正确道路、创建人民军队、创建革命统一战线、创建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大革命中,他出色领导了国民革命军军政工作、广东地方政权工作、震惊中外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成为我们党最早认识武装斗争重要性和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他领导发动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此诞生。党的六大以后,他作为实际主持党中央工作的领导人,在极端险恶的条件下机智勇敢地保卫党的中央机关,保护党的大批领导骨干,发展党在白区的秘密工作,支持工农武装割据。他积极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明确提出“乡村中心”的思想,为推动“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他同朱德同志等一起成功指挥了第四次反“围剿”斗争,创造了大兵团伏击歼灭战的新经验。
红军长征途中,在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上,他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为确立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为在危难中挽救红军、挽救党,发挥了重要作用。西安事变爆发后,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他根据党中央的既定方针,前往西安,在极端复杂而艰难的环境中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促成了国共合作、团结抗日的新局面。抗日战争中,他代表我们党长期坚持在国民党统治区工作,负责与国民党当局谈判,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坚持并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勇有谋的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制止内战,他陪同毛泽东同志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尔后又率领我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当局开展了有理有节的政治斗争。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在推动第二条战线的形成、转战陕北、指挥一系列改变中国命运的战略大决战、筹备召开新政协、主持起草《共同纲领》等工作中,作出了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