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的作者是西晋史学家陈寿。
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三国志的影响
《三国志》从东汉末年的战乱开始记载,重点也是以东汉末和三国时代的历史为主,并不是以西晋王朝结束三国统一为主,因此对三国中后期的历史事件记载比较简略。因为当时晋朝正在准备编撰《晋书》,正在为年限的起始而争论。特别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杜预和张华也都推荐了陈寿参加编撰《晋书》,他为了避免与《晋书》重复才如此处理。陈寿的《三国志》以东汉末期到三国中期为主,总体上具有一定的真实性。《三国志》与前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一样,都是私人修史。陈寿去世后,当时的尚书郎范上表说: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由此可见,《三国志》书成之后,就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好评。陈寿叙事简略,很少重复,记事翔实。在材料的取舍上也十分严谨,为后世历代史学家所重视。后来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并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日本进入明治维新之后,《三国志》与《三国演义》都被进一步更新与修订,而依照《三国志》改编而成的《秘本三国志》(陈舜臣),和以《三国演义》为底本改写的《三国志》(吉川英治),则成为在日本流传最广的作品。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国志》和《三国演义》被融合在日本影响力最大的动漫文化之中,而最受日本人追捧的动漫作品,便是横山光辉的《三国志》。
横山光辉以吉川英治的《三国志》为剧情底本,结合了自己独特的叙述手法,在1971年到1986年进行持续创作。在当时,他的作品不仅风靡了漫画界,还成功“出圈儿”,引来了其他行业的赞叹与褒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