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学名:Pomacea canaliculata)是瓶螺科、瓶螺属软体动物。贝壳外观与田螺相似。具一螺旋状的螺壳,颜色随环境及螺龄不同而异,有光泽和若干条细纵纹,爬行时头部和腹足伸出。头部有2对触角,前触角短,后触角长,后触角的基部外侧各有一只眼睛。螺体左边有1条粗大的肺吸管。成贝壳厚,壳高7厘米,幼贝壳薄,贝壳的缝合线处下陷呈浅沟,壳脐深而宽。
福寿螺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新、饵料充足的淡水中,多群栖息于池边浅水区。食性广,是以植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螺类,主要取食浮萍、蔬菜、瓜果等,尤其喜欢吃带甜味的食物,也爱吃水中的动物腐肉。原产中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如阿根廷、玻利维亚、巴西、巴拉圭及乌拉圭等。 广泛分布于北美、亚洲、非洲等十多个国家,已成为世界性的外来入侵生物。
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将福寿螺列为重大危险性农业外来入侵生物之一。
福寿螺的防治方法
一、狠抓冬防,减少冬后残螺量。福寿螺主要集中在溪河渠道中和水沟低洼积水处越冬,是集中消灭的有利时机。因此要结合冬修水利,整治沟渠,破坏福寿螺的越冬场所,降低越冬螺的成活率和冬后的残螺量。同时对沟渠和低洼积水处,可用药物进行防治。
二、人工防治:组织人力摘卵、捡螺,集中销毁。春、秋季福寿螺产卵高峰期,在稻田中插些竹片、木条等,引诱福寿螺在这些竹片、木条上集中产卵,每2—3天摘除一次卵块进行销毁,平时结合农事操作捡螺、消灭卵块;冬季结合田间管理,清除淤泥、杂草,破坏福寿螺越冬场所,降低存活率,减少残螺量;重点田块、河边拦网,防止福寿螺顺水传播。
三、养鸭食螺。利用鸭子喜食幼螺的习惯,在福寿螺的发生地,有计划地组织饲养鸭群,在螺卵盛孵期放鸭到河沟和农田啄食幼螺。在水稻收割后,对福寿螺密度较大的田块、沟渠,可组织附近的鸭群反复轮回放养,压低幼螺数量。
四、药物防治。
1、当稻田每平方米平均有螺2—3头以上时,应马上防治。在水稻移植后24小时内于雨后或傍晚每亩施用6%密达杀螺颗粒剂0.5—0.7kg,拌细砂5—10kg撒施,施药后保持3—100px水层3—5天。
2、施用2%三苯醋锡粒剂(TPTA)每公顷每次施用15—22.5kg,于栽植前7天施用,田水保持75px深约1周。水温高于20℃,可用15kg;低于20℃,可提高用量,但不得超过22.5kg。也可用80%聚乙醛可湿性粉剂(Metaldehyde),每公顷每次1.2kg,于栽植前1—3天,加水稀释,一次施用,田水保持1—75px深约7天,气温要求高于20℃时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