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年2月有29天。闰年通常是为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是闰年,共有366天。公历年份是4倍数的,一般为普通闰年,世纪闰年的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
现行公历里每400年会出现97个闰年。按每四年一个闰年计算,平均每年就会多算出0.0078天,从而每四百年中要减少三个闰年,因此公历规定年份为整百数时,需要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而不是400的倍数的世纪年,即便是4的倍数也同样不是闰年。
瑞典历中曾经出现过一次2月30日。而当时的瑞典帝国曾经计划以忽略1700年开始往后40年的闰日,并非和其它国家般忽略儒略历中若干个连续日的方法,因此1700年的瑞典并非闰年。
为了避免历法混乱与错误,1712年瑞典恢复使用儒略历,且在2月加入一个额外闰日,让当年2月30日成为世界上已知惟一实际上出现的公元2月30日,而当日对应儒略历2月29日与格里历3月11日。
闰二月
闰二月,即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二月,则第二个二月为闰二月。
闰二月的出现频率仅次于闰三月,在21世纪前后出现的频率中等,一般每隔19年(如2004年、2023年)出现一次。此后,闰二月的出现频率逐渐下降,成为罕见闰月。25~28世纪中每世纪各出现一次闰二月,29~30世纪、36~38世纪、40~44世纪都没有闰二月。
春节、龙头节最早,上巳节最晚的年份通常闰二月。
产生缘故
阳历又叫太阳历,是以回归年作为历法的基础。由于回归年的长度等于365.2422平均太阳日(即365天5小时48分46秒),它不是整日数。因此,阳历取365天作为通常的一年,即“平年”。为了清除它与实际回归年的差距,阳历用“置闰”的办法在400年里增加97日,或每隔四年就在二月份加上一日。这就是阳历的闰年,也是阳历的“闰二月”。
农历则不同,实际上,它是一种“历月与阴历相同,历年与阳历近似”的“阴阳合历”。它是以月亮的圆缺盈亏周期作为历月的依据,又要考虑全年的寒暑节气。一般地说,月亮的盈亏周期是29.53日(即29天12小时44分2.9秒),称为一个“朔望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这样,一年12个月,共354天。阴历的月份没有季节意义,这样,12个朔望月构成农历年,长度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归年(365.2422日)少10.88天,每个月少0.9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