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以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根本,就如同日本一休大会上讲的,入佛界易,入魔界难。真正的能够进入人世间,进入真正的今世今用之道,其实他恰恰的不着相。因为他并没有把这个东西看的特别重要,只是随顺自然,与时偕行,自然生成。
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初释: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没有。”壶天山人诠释:这个特别有意思。实际上他可以说:是我有
扑人逐块初释:出自“狮子扑人,韩卢趁块”的典故。狮子看到有人朝它扔石头时,就会去扑人,这样便能抓到扔石头的人,也就是找到
其实有的时候讲学论道的妙处就是所谓但有问题,学问学问,学会问问题。而问题一旦出现了以后,大家在探讨的过程中间,很多东西的答案就自然呈现出来了。
明镜之应物,妍者妍,媸者媸,一照而皆真,即是“生其心”处。妍者妍,媸者媸,一过而不留,即是“无所住”处。初释:明镜照物,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在实践中间去印证你的所学所修,他不是盲修瞎练,是在事上去磨,在事上去印证,所谓无魔不足以显道,磨而不退,方能证道。
圣人情顺万事而无情。初释:意为圣人的情感顺应万物而生发,当喜则喜,当怒则怒,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而转移。壶天山人诠释:这句
我们在学习古代经典,包括一些经典的书籍,我们不能够只是看到它表面的文字和华丽的辞藻所带来的表面意思,要去参悟这个文字背后的内涵所在,这才是文字之中。
反身而诚初释:语出《孟子》“孟子曰:‘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意为反思自己的行为,
人心惟危,人心是危险的;道心惟微,道心是微妙的。在起心动念之间,他整个的变化都来自于这种非常细微之处。而对于这种细微之处的反观内察,就是功夫所在。
乐是心之本体,虽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初释:快乐是人心的本体,虽然与七情的快乐有区别,但也不外于七情之乐。
圣人他有那种超绝的智慧和超大的根器,才会拥有这种生知安行,见自己本来面目的能力。而众人因为根基比较弱,是需要后天的学习才能够达到生知安行的这种状态。
良知良能初释:出自《孟子》:“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谓之良知良能。”孟子说的良知良能就是阳明先生说的知、行。良知就是知,良
所谓生之安行,就是禅宗讲的做娘生之前的本来面目,这个叫做娘生铁面颜,回到他的本来面目,这就是他的根本所在。
每天进步一点点,有计划的去学习。只有在学习的过程中间,所谓学以达用,你才能够知道它的运用。学习的目的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客气初释:宋儒把心作为人性的本体,把产生于血气的生理之性称为客气。壶天山人诠释:“客气”这个词用的比较有意思。客来之气,
明善初释:明善就是明觉至善的本性。壶天山人诠释:明善就是明觉自己的至善本性,也就是致良知的意思。他这个概念其实也就是他的
乾元就是指的大本,大本一立,那么活水源头就彻底开启,你的天道你的本心也就有了主宰。
戒惧克治即是“常提不放”之功,即是“必有事焉”。初释:戒惧克治就是“常提不放”的功夫,就是“必有事焉”。壶天山人诠释:戒
好恶从之为圣学,它的道理还是《易经》上所说的“乐则行之,忧则违之。”根据自己内心的良知去行事,就是所谓的良知。
签名:中华国学真修实证的修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