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孙艮陶,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国史博士后科研人员,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
乐爱国,厦门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宋明理学、朱子学。摘要:对于《论语》“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历代判读主要
编者按:第四届青年儒学论坛于 8月13日至14日在孟子故里山东省邹城市成功举办。来自国内高校、科研单位的近50位著名儒学
摘要:“大一统”不仅构成了传统中国政治的文明基因,更构成了中国政治的文明宪法。历史上“大一统”思想成熟的理论构建主要体现
李尚信,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中国周易学会第六届理事会会长,《周易
摘 要:王阳明的“精一之学”不但是一个道统意义上的“精一之传”,同时更是统摄与贯穿阳明心学思想的总体核心理念,是内含普遍
【摘要】张栻追求经世济用的新儒学,认为士大夫担负着礼之兴废的重责。张栻主张从人事之礼中体认天理,强调以礼作为培养士人、养
内容摘要:儒家强调生生不息,其背后的理想时间体验具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存在结构,难以在存在论上与凡俗的时间体验相区分
摘 要:张载“乾父坤母”说以乾坤为义理的来源称父母,历来引发诸多争议。这一说法区分天地父母和生身父母,是对隋唐佛道教父母
杨国荣,西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浙江大学马一浮书院教授。摘 要:人的存在及其本质
刘正刚,暨南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明清史。摘要:刘继文系明代凤阳府灵璧县人,嘉靖四十一年中进士,旋
朱汉民,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教授摘要:中国思想史作为一套现代意义的学科体系,初步奠基于二十世纪之初。中国思想史学科经过百年的
摘 要:礼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贯穿在中华文明核心经典“六经”中的精神。春秋战国时期的“礼坏乐崩”其实只是在中国
摘 要:“家”一直是中国哲学思考和回应的议题。在易学体系中,“乾坤六子”象征着家庭伦理角色及其组成结构,“当位”“应位”
龚礼茹,广东高州人,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后,研究兴趣为儒家宗教问题和岭南思想文化。主持省、市级课题项目各1项,在《哲学研究
摘要:作为儒道两家核心概念的“贞”与“真”,学界历来认为其形音义相近,从字源学上探讨两字之关系和分化,乃是探讨儒道分野的
傅锡洪,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副教授。摘要:良知被视为王阳明思想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宗旨。单纯从其是本体的角度不足以揭示出其在阳明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7日第2803期谢晓东教授的《必也正名:朱熹的性心论》一文,虽然篇幅不长,却是企图
摘要:汉至魏晋佛道关系经历了“黄老神仙方术化——老学化——老庄并举”三个阶段。至晚在东汉桓帝时,佛道关系由佛教与黄老神仙
胡扬,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研究领域:语言哲学,逻辑哲学,语用学。出版学术译著《最美的哲学史》,在《逻辑
签名: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