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赔款二三事,李鸿章白挨子弹以及大清到底赔了多少钱

悠然修 2023-07-27 15:31:17

由于甲午战争的惨败,清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马关签署日清讲和条约,即《马关条约》。

针对这个条约流传着一个很有名的故事。

日本最初要求大清赔偿白银三亿两,但在谈判过程中,李鸿章遭遇日本人刺杀,脸颊中了一枪。伊藤博文担心清廷以此为由继续开战,遂主动降低条件,将赔款要求减少了一亿两。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日本政府并不在意李鸿章的安危和心情。

李鸿章遇刺是在清日第三次谈判结束的当天,日本则是在李鸿章枪伤治疗后的第四次谈判时,才首次提出三亿两白银的赔款要求。所谓的“一颗子弹换一亿两白银”,某种程度上只是一种自我安慰。

日本后来同意降低一亿两赔款要求的原因是,他们全程截获了李鸿章和清廷之间的电报往来,非常清楚清廷的对日方要求的态度和底线。

注:根据伊藤博文所撰《机密日清战争》,日本最迟在1894年6月就完全破译了清驻日公使馆的电信密码。破译的源头是1886年“长崎事件”中,北洋官兵与日方警察冲突时遗落的小字典(解密电报用)。

很多人将马关条约巨额赔偿的锅扣在李鸿章头上,觉得赔款和割地都是他畏敌如虎、贪生怕死、谄媚洋人导致。这种观点其实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清廷为什么要同意?

首先,在李鸿章赴日求和前,清廷已经两次向日本提出求和。1894年11月17日和12月20日,清廷分别派德璀林(德国人)、张荫桓赴日求和,只是都被日本拒绝了。

当时日本非常忌惮列强干涉(尤其是德、俄两国),所以日本高调拒绝议和并宣称要攻入华北,一方面是麻痹诸强,另一方面是“熬一熬”清廷。以便真正议和时能够快速签署条约,不给诸强干涉的机会。

所以整个议和谈判,清廷处于非常劣势的地位,这也是马关条约赔偿(赔款和割地)极其巨大的主要原因。如果只是李鸿章个人懦弱、谄媚,清廷完全可以不同意并换人。

其次,李鸿章全程都是按照清廷的训令和要求在谈判。

以今日情势而论,宗社为重、边徼为轻 … 令臣等谕知李鸿章予以商让土地之权,令其斟酌重轻,与倭磋磨定议。

《军机处王大臣庆邸公奏》(二月初七)

而且李鸿章在获知日方的全部要求后,在电报军机处和总理衙门时,明确建议朝廷不要接受。

查日本所索兵费过奢,无论中国万不能从,纵使一时勉行应允,必使公私交困,所有拟办善后事宜,势必无力筹办。且奉天为满洲腹地,中国万不能让。日本如不将拟索兵费大加删减,并将拟索奉天南边各地一律删去,和局必不能成,两国惟有苦战到底。

然而清廷虽然也觉得条件苛刻,但光绪之意是“颇在速成”,奕訢则认为“战字不能再提”,翁同龢也主张继续谈判,一句话还是要和。因此电令李鸿章,可以接受割地赔款,但得压低条件。

奉旨:昨据李鸿章十一日电奏,已将让地一条由该大臣决定取舍电复,赔费、通商各节应行磋磨之处,亦大概谕知 … 先将让地应以一处为断,赔费应以万万为断 ……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十四日 电旨》

而日本则将奉天南部的割地要求适当收缩(还有个目的是不刺激沙俄),赔款减少为白银两亿两。然后给清廷设定了最后答复日(4月15日),并告知李鸿章日本将不再修改条件。

正是因为清楚清廷的谈判底线以及清廷不愿意继续战争的意愿,日本在谈判时采用了先极限施压,然后再略做让步,以逼迫和诱使全程被动的清廷付出更大的代价。

唯恐战争继续、京师不保的朝廷在14日和15日两天,连续电令李鸿章“原冀争得一分有一分之益,如竟无可商改,即遵前旨与定夺”,清廷如日本预期般的屈服了。所以即便李鸿章懦弱无能,换别的强硬大臣去议和,结果也是一样的。

马关条约对外公布后,由于列强的干涉,日本不得不退还辽东半岛,但又向清廷索要了三千万两的“赎辽费”。不过两亿三千万两,并不是清廷支付的最终金额。

首先原定的两亿两赔款,被约定为七年内分八次偿清。第一次五千万两,换约后六个月交清。第二次五千万两,换约后十二个月内交清。余款平分六次,递年交纳。但分期不是白给的,年息五厘,七年利息总计2085万两。

为了逼迫清廷老实偿款,日本在条约里加了一条。大清在偿清赔款前,日海军将驻扎威海卫,而且驻军军费由清廷支付。

驻守威海卫之日本国军队,应不越一旅团之多,所有暂行驻守需费,中国自本约批准互换之日起,每一周年届满,贴交四分之一,库平银五十万两。

第二款《马关条约》附文《另约》

为了节约利息和驻军军费,清廷通过借款和勒紧裤腰带,用三年提前偿清了赔款。最终支付赔款本金2亿、利息1083万两、赎辽费3000万两、日军驻威海卫军费150万两,总计库平银2亿4233万两。

但这仍然不是全部。

清廷支付赔款用的库平银是纹银,纹银的含银量大致为93.54%。由于条约原文并未指定白银成色,故日本要求赔款白银成色不能低于98.89%。后经谈判,清廷又补偿了日本1325万两库平银。

除此之外,马关条约还有另一个坑 – 镑亏。

当时世界的硬通货是英镑和黄金,而19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国际银价对英镑和黄金呈快速贬值的态势。日本因此要求清廷将赔款折算为英镑支付,清廷最终因白银的贬值又多支付了1494万两。

这里多说几句,清廷在日后签署《辛丑条约》时,记住了白银成色的亏,在条约里约定赔偿以关平银(成色和纹银相当)支付。但因清廷一直不搞货币改革,又一次掉进了镑亏的坑里,1905年开始额外向各国支付银价下跌带来的价差。

最后日本还计算了战俘费用。虽然被俘清军不多(976人),但日本细致计算了关押他们的相关费用,小到卫生纸都没有放过。最终清廷又为此支付日本白银一万两。

综上,清廷就马关条约一共向日本支付了白银2亿7053万两。

这笔赔款相当于当时日本政府正常情况下3年多的财政收入,但日本并未像某些人说的那样靠这边巨款实现了国内工业、经济的腾飞云云 …… 因为日本将赔款的八成以上(出自日本大藏省《明治财政史》)都直接用于了军队扩编。

军队的扩张是一次性的,但是军队的供养却是长期性的。日军这次急速扩张,不仅让政府自此背负了巨大的军费包袱,还让日本的野心从此远超自己的实际能力。此消彼长,军队逐渐凌驾于政府之上,最终演化出吞噬日本的军国主义。

1 阅读:203
评论列表
  • 2023-08-08 07:55

    一百多年了,看着这一桩桩,一件件,心里在滴血

  • 2023-08-17 00:32

    哪些不看书,不读历史的怎么不出来骂李鸿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