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饭碗”的围城:银行人,入职不易,离职也难

柒七七起 2024-12-07 04:22:08

长期以来,银行的工作被视为不输公务员的“铁饭碗”,其进入难度自然不在话下,但鲜少人知道,要走出银行也很不容易。

近期,一则舆论在网上发酵。说是某国有银行的一名理财经理,从提出辞职申请到最终成功离职,中间间隔的时间长达4个月。其中,有一个月都在各种谈话走流程,只是签字就找了十几个部门的领导,然后又经历了整整3个月的脱密期。

待一切结束后,她前期找的工作也被硬生生地拖黄了,真是气到吐血!

实际上,严进严出,向来是银行的惯例。

01 进银行,不容易

2020年9月,“某国有大行考试”这一话题冲上微博热搜。

有考生表示:“实在不想招人不必这么来难为人!”

原来这位考生参加了某国有大行的笔试,40钟内要完成英语30道单选和5篇长阅读,“有三层矩阵、粒子的静态能源公式、不定积分、高等数学、太阳系天体运动原理、原子什么量子数、什么洛朗级数展示、计算机题、线代,就差医学没考了。”

对于该考生的“控诉”,大量网友在留言区积极响应:“我以为是在招总行行长呢”、“做完感觉招的是中科院储备院士”、“没给你再整点电竞题就不错了”……

但也有网友表示,“10年前银行的考题就已经是这样了,报名的人和公务员一样多,随便多来点稀奇古怪的先刷掉一大批。”

▲图源:微博

尽管这只是一出小桥段,还有点老旧,但放到现在并不违和,且窥斑知豹,想要踏进银行的“门槛”,确实不轻松。

据柒财经了解,现在想进银行,表面看本科985、211是基准线,实际上早都卷到了硕博985、211一抓一大堆的程度,笔试阶段的成绩是第一关,面试阶段的人脉关系、社会资源也很重要。

毕竟,比起体制内的“铁饭碗”,银行业的“金饭碗”似乎更加体面。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在银行工作有几大好处,稳定、钱多、有规范的晋升机制,只要一只脚迈进银行的大门,便有无限光明的未来。

热播电视剧《城中之城》中,上海陆家嘴的高楼大厦里,一个个银行人身后,或多或少都交织着反腐、谍战、权谋、情仇等元素,但外在给观众呈现的都是一派西装革履,一口专业术语,一席健谈博识,他们站在离钱最近的地方,“掌握着资金及金融资源的分配权”,轻而易举就能决定一家企业的生死,甚至能撼动宏大的叙事。

这样的的精英面孔,看上去就令人艳慕。再俗套点讲,就当下的大环境,在银行的赚头虽够不上顶尖,但比之绝大部分业态还是绰绰有余,仍是“打工人”难得的好去处。

至少,在银行当“牛马”,几乎不用担心裁员、欠薪,起码的生活保障是有的,五险一金也全乎。

银行的中期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就人均月薪这一指标,招商银行超过5万元,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紧随其后,均在4.5万元以上,即便是“拖后腿”的国有六大行,也能达到2.5万+。

▲数据来源:各银行财报

且不计这算术平均的力度有多大,直观的数字已能掀起一波强烈的视觉冲击。值得注意的是,这还是不少银行降薪后的结果。

02 出银行,难比“离婚”

在严格设置的用人标准下,对应的是更严格的退出机制。

小红书上,吐糟银行离职难的帖子比比皆是,有人甚至拿新《婚姻法》出台后离婚难度大幅提升做类比,亦有人用“马拉松”形容银行离职时遭遇的“拖字决”。

▲图源:小红书用户

比如,一位用户写到,其在“逃离”银行过程中,遇到多个“卡点”:“四月份向网点主任提的离职,一直不帮我向上级领导反映,自己跟支行领导提又没动静,愣是拖到六月份还不找我谈话,然后我跟办公室主任说要是不找人来交接到30天我就走了,被威胁说走就是旷离要进档案。”

“七月份换了个网点主任继续提,主任说会帮我把离职报告递给办公室,办公室那边会帮我递给行长,过了一个星期办公室又说离职报告写的有问题,说抬头要写××银行xx支行,不能写尊敬的行领导,因为是向支行提离职不是向某一位领导提……”

但接下来,即便改完了离职报告,还是无法顺利“走人”:办公室和主任互相“打太极”,前者说能自己直接找行长签字,后者说不能越级递送,总之,这位员工迟迟拿不到她的离职审批。

▲图源:小红书

再如,这位用户的情况:“从提离职到办完,共历时四个月。当时支行长新来的,为了指标好看宁愿让我天天在单位摆烂也不批,最后还是找了关系才给放出来。”

更有甚者,“2月底提了辞职,各种谈话威胁,说你要是现在辞职就给你档案里写坏话,等到新人来马上放你走。暂时妥协了,一周上三四天班,也算是可以。新人来了还要等新人上手,一直拖拖拖,等到十月,终于让我交离职报告了,写的7月的日期。结果十月底回家一直到现在没给我走离职手续,期间一直催催催,每次都是下周就办好了。”

据悉,有银行在收到员工的辞呈后,常常会打电话向其父母询问意见,若父母不同意,后面的程序也很难进行下去。

柒财经简单总结,从银行离职,整个周期完结,1-2个月算是短的,3-4个月正常,耗时半年也很普遍。

为什么从银行离职这么难?背后的原因,除了银行本身体制特殊外,这几年,入职难的银行,正面临着另一道难题:留不住人。

03 认知正在被打破

在钱钟书的经典小说《围城》中,有一句广为人知的名言:“ 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 。”

这句描绘婚姻困境的话,大抵也写照了当前银行的职场生态:一扇门内外,是“想出去”和“冲进来”两种心境。

一方面,银行的报录比连年上扬。以建设银行为例,其在2018年是16.9万人报考对应9627个职位,报录比18:1;2019年是25.5万人报考对应1.3万个职位,报考录比达到20:1。

2023年银行春招中,某股份行负责招聘的HR曾透露,“总体报录比大约在100:1左右。”相当于100个人争抢一个岗位。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选择离开银行,特别是年轻人的大规模出走,导致银行“老龄化”现象加速蔓延。

就拿光大银行来说,2022—2023年,该行40岁及以上员工数量增长了近3000人,而29岁及以下员工却减少了近3000人。2023年,光大银行29岁及以下员工的流失率为8.33%,远远高于30岁以上员工。

这一现象并非孤立,国有六大行中,有4家银行30岁以下的年轻人占比,连续6年下滑,如今仅占全体员工的五分之一。“老龄化”最严重的一所银行,40岁以上的员工占比已接近60%。

商业银行也不例外,个别分行新员工的离职率甚至狂飙到了 50%。某城商行的支行副行长坦言,留住行里的年轻人,已经成为她最头疼的事情。

无独有偶,柒财经一个在银行上班的发小也透露,曾亲耳听见一级分行行长说,现在的年轻人没几个能在银行做久的。

财报里的数据佐证了上述观点,对比2023年底,2024年中期,42家A股上市银行员工数量减少超3万人,其中国有六大行整体减员超2万人。

▲数据来源:各银行财报

挤破头端上的保值“金饭碗”,为什么说扔就扔?

有必要说明的是,银行承担着“稳就业”的重任,自身很少有裁员举动,现实中也听不到银行优化人员的消息,所以,年轻人的出走,几乎可以认定是主动为之。

分析原因,内卷、高压、去能力化、事多钱少……都是“关键词”。

作为95后,千寻(化名)毫不犹豫地和某地方城商行说了“拜拜”,她告诉柒财经,“上面的领导只管制定KPI,执行的压力层层传导,最后还是要落到一线员工头上。各种业务考核都要和绩效工资挂钩,完不成任务就要挨骂、挨“罚”、降级,致使很多员工“吃土”。那些光鲜亮丽的人均月薪数字,看看得了,基层员工到手就只有三五千,这还是在完成任务,不被罚款的情况下。”

同样是95后,乔木(化名)虽然还没有向银行正式递交辞呈,但“跑路”已经在规划中,在他看来:“银行本身就很去能力化,特别是干前台的,每天都是机械式、重复性的事务,人都快麻木了还必须像提线木偶般见人就微笑,还要被几十个摄像头盯着我。这种工作短期过渡一下还行,我是不会久待的,没意义。”

除此之外,全员营销、奇葩客户太多、办公室政治、毒鸡汤太多、冗杂会议……都是年轻人“抛弃”银行的理由。

总之,对新一代的年轻人来说,银行或许仍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排除万难也想获得的“金饭碗”,但待亲身体验后,果断决绝地砸碎“金饭碗”,已不再稀奇。这与传统认知里的,“银行这只‘金饭碗’,但凡端起来,那就是一辈子”,全然不同。

3 阅读:1916
评论列表
  • 2024-12-09 12:18

    现在都喜欢拿平均工资说事,真扯淡

  • 2024-12-10 08:25

    年轻人,就业难,考公考研落榜,或者找不到更好的单位,就先找一家银行。就业后,依然考公或考研,考上就走,考不上就留下来。只有个别人破釜沉舟,在没有找好下家的情况下头也不回地走了。

  • 2024-12-10 12:17

    30年前都已经是这样了,记得2013年参加河南省交通银行招聘考试的题的时候就懵逼了,都里面的题都是啥玩意儿[捂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