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知万般动用不离本心,事上一无执染,即已会得妙明真性!

樵夫文化一箩筐 2024-05-29 07:30:38

续原《经藏智慧100讲》 作者:樵夫

头条百度独家版权,谢绝授权任何机构作盈利性商业用途!

真性妙明,无处不在,从不与人须臾离也!

与人须臾离者,源于自心迷惑,着相妄求,障在境缘,不得解脱之故……

也就是说,心存染执,埋汰本心,于事上透不过去。

故菩提达摩有云:

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

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动心动用。

动是心动,动即其用。动用外无心,心外无动。动不是心,心不是动。动本无心,心本无动。动不离心,心不离动。

也就是说,万般动用不离心,然本心不动,复归空寂,自然真性妙明,含藏万有……

就好比阴阳鱼动,虽有千变万化之象,然万变不离其宗,本心太极一无所动,复归无极,自然、虚空也是如此这般道理呀!

那明得此理,又当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做到一无染执于事上透得过去呢?

莫急,樵夫如下所言,或许会对您有些许助益,让您有所启发:

图片来自网络

不染情缘方得解脱

《楞严经》有云:

因缘和合,虚妄有生;因缘别离,虚妄名灭。

情如波浪,缘似舟筏。须知缘起性空,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起的妙用,真性如水映月如镜照物,任其来去,纤毫无染……

情归自然,方得其真:

想哭就哭,如天空下雨,雨过无痕……

想笑就笑,如原野春风,风过无影……

悲喜随心,自然而然,如婴儿般纯真无邪,没有任何表演造作的添加成分,就是真性情的自然流露!

缘返空无,方明其性:

缘来则应,真诚实意去面对,待人如己……

缘去不留,心无挂碍去释然,待己如人……

来去自如,一无所染,如澄潭般清净透亮,没有任何曲意逢迎的惺惺之态,就是真性情的随缘示现!

不要动世俗之心,把情缘当作绳索一般,拿去约束或系缚他人,约束他心就是约束己心,系缚别人就是系缚自己,就好比撞上蛛网的飞蛾,不得解脱……

樵子诗云:

世间难过是情关,缘来缘去丝网缠;

一朝破茧重生日,方得解脱俯大千。

图片来自网络

不执欲念方得自在

《清静经》有云:

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灭。

欲求不满,妄念无边。须知欲遣心澄,一切都是欲壑难填所起的执念,真性一无所执一无所住,内在空空,灵明生趣……

心无邪欲,方得清凉:

损人利己之私欲不可为,自利利他,常处清凉……

伤人害人之邪欲不可有,自渡渡人,徐修福报……

遣欲是指遣私欲遣邪欲,去做一个乐于奉献对社会有价值的人,而不是口腹之欲不要了,又被迫进入了另一个极端,不可违背自然之真!

心不妄求,方才清净:

非自个能力范围之事不可强求,量力而行,行稳致远……

对自个心身无益之事不可贪求,取之有度,知足是福……

无求是指不强求不妄求,去做一个安分守己对社会尽责任的人,而不是连基本责任都放下了,又连累家人脱社会后退,不能明白妙明之性!

欲念违背道心,就会误入歧途去做于己于人不利的事情;欲念随顺道心,就会走上正轨步入心身清净的磁场……

樵子诗云:

人生难悟是欲求,欲求非有又非无;

人心应合天心在,天真自在似水流。

图片来自网络

不起嗔心方得清净

《华严经》有云:

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

嗔恨来时,毛孔生烟。须知自净其心自修其行,不要对境生心,认为把外在的事物当作烦恼生起的根源,烦恼本无,皆从自心执念所起……

愿坚不移,方能随缘:

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魔考,要学会接受容纳,不起怨念……

愿心所有的坚持,都是助缘,要学会心生欢喜,不生嗔恨……

一切都是为了唤醒您内在的能量和觉知,可以允许一切发生,心量自然无边广大,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行程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顺畅!

心定不改,方才任运:

目标定了,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车到山前必有路……

方向定了,就要凝聚一切能量去达成,守得云开见月明……

定力十足的人,往往都自带气场,前行路上如有神助,因为心若向阳,终将万事如意,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那种生机,可获取天地自然能量的加持!

嗔心是内在的无明和障碍,会成为愿心和定心的阻力,会在前行路上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困扰,要明白如此这般一个道理,不要被莫名的情绪掌控,而要透过情绪洞悉本源,让情绪自动瓦解于无形……

樵子诗云:

人生难伏是嗔心,嗔心起处本无明;

自心若无执念在,fo光普照尽虚空。

图片来自网络

昔洞山良价禅师求玄问道不得,忽于一日路过一水渠,看见自己的倒影,瞬间开悟,作有偈云:

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

随缘示现当下现前的那个,只是本心幻现的缘影啊,切莫着相错认!

真性寂然无处不在的那个,才是缘影背后的真如啊,应当常守不离!

情缘也好,欲念也罢,嗔心也行,都是真如自性幻现的影子,不要顾影自怜,就是心无所住,空空自在啦……

因此,只要做到:事来则应,事去不留。

自然而然,不再心生纠结之时,就已在不知不觉当中,一无染执,轻松自如透过去啦……

您又怎么看呢?

我有一支笔,带您品经纶;

百卷轻灵过,三教笔尖寻。

——关注樵夫,带您遨游不一样的国学视野!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