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敢说:中国有90%以上的家庭都拿不出来10万块钱,这你还别不信

特友谈文化 2024-06-23 12:09:30

发文:幾鵋

编辑:王西北

——【序言】——

我敢打赌,我国90%以上的家庭可能连10万元都拿不出来,或许连5万元都困难。

虽历经经济腾飞,然多数人仍囿于温饱,储蓄匮乏。此境何因?

收入微薄,物价高企,医疗教育负担沉重。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实乃当今社会一大困局。

——【正文】——

我敢打赌,我国有90%以上的家庭10万元都拿不出来,或许连5万元都困难。这个看似夸张的断言,其实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

作为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人,我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身边无数家庭的经济困境,这并非无稽之谈。

我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小时候,家里唯一的财产就是几亩薄田和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那时候,我们一家五口人,生活全靠父母种地的微薄收入。每到年底,家里能攒下几百块钱就算不错了。我们过年吃上一顿白面馒头,那就是奢侈的享受。

自改革开放后,村里的经济状况稍有改善,父母通过辛勤劳作,日子渐渐有了起色。

家里通了电,买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邻居们都挤在我家看《新闻联播》。那时候,虽然收入不多,但每年还能存下一些钱。

然而,即便如此,攒下1万元已经是极限了。

1999,我考上了大学,离开了家乡。

为了支持我上学,家里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还借了不少外债。大学毕业后,我在城市里找到了一份工作,月薪勉强过万。

尽管收入比父母高,但生活成本也相应增加,房租、水电、交通、饮食,样样都需要花钱。每个月的工资到账,扣除各种开销后,所剩无几。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1年中国城镇居民储蓄报告》,城镇居民储蓄存款的中位数仅为2万元。这意味着,有一半的城镇居民储蓄不到2万元。如果考虑到农村居民的收入状况,这一数据可能更低。

2019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170元,远低于城镇居民的42359元。农村家庭的储蓄状况可想而知。

我身边的朋友、同事,大家的情况其实都差不多。小李是我的大学同学,毕业后也在城市里打拼。他家在农村,父母靠种地为生。

小李为了在城里立足,借钱买了一套小户型的房子,每个月要还几千块的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他曾无奈地对我说:“要是突然需要一大笔钱,家里根本拿不出来,连5万元都困难。”

我的同事小王,家在城里,父母都是普通工人。虽然没有农民那样的辛苦,但收入也不高。

小王的父亲前年生了一场大病,住院花了不少钱,家里的积蓄基本都花光了。

小王每个月工资一发下来,大部分都用来补贴家用,自己的生活开销也得精打细算。

去年年底,小王跟我感叹道:“现在连1万元都难存下来,更别说10万元了。”

记得有一次,我回老家探望父母,正好碰上村里老张家办喜事。他家儿子结婚,需要一大笔彩礼钱。老张愁得睡不着觉,四处借钱,但亲戚朋友们也都不宽裕,最后还是靠几个在外打工的儿子凑了一些钱,才勉强把婚礼办了。

老张无奈地说:“现在的日子看似好过了,但真要用钱的时候,才知道有多难。”

不仅仅是我们这些普通家庭,很多中产家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根据《2020年中国家庭财富报告》,在全国范围内,中位数家庭总资产为97万元,但其中大部分是房产,真正的现金储蓄并不多。

换句话说,很多家庭表面看起来富有,但实际上缺乏流动资金。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很难迅速筹集到大笔现金。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收入增长跟不上生活成本的上涨。

虽然工资在增加,但房价、物价也在飞涨。特别是在大城市,房租和房贷占据了收入的大部分,剩下的钱用来日常开销,几乎没有存钱的余地。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189元,而人均消费支出为21210元,储蓄率仅为34%。

二、医疗和教育成本高昂。

近年来,虽然国家加大了对医疗和教育的投入,但老百姓看病难、上学贵的问题依然存在。一个家庭如果有人生病,特别是大病,医疗费用往往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我的同事小王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父亲住院治疗,花费了十几万元,保险报销后,仍需自付几万元,几乎掏空了家里的积蓄。

三、传统的家庭支出观念也在影响着储蓄能力。中国家庭普遍重视子女教育和生活质量,家长们愿意在孩子身上投入大量的资金,从课外辅导班到兴趣培训,费用动辄上万。

而且,为了改善生活条件,很多家庭选择贷款购房,导致还贷压力巨大。每个月的房贷支出,成为家庭收入的一大负担。

另外,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庭的储蓄状况。

虽然国家在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对于很多家庭来说,养老和医疗仍是一个重大隐患。

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多家庭选择将资金用于投资理财,而非存入银行。这种情况下,一旦投资失败,家庭经济状况可能会雪上加霜。

在我的村子,许多家庭的生活依然艰难。

村里的张大爷每年种地收入不多,家里还有两个孙子要上学,生活压力很大。

他对我说:“现在的日子是比以前好过了,但真要拿出一大笔钱,还是难啊!”村里的老李家,儿子在城里打工,每月寄回来几千块钱,但老两口每个月的生活费和医药费还是让他们捉襟见肘。老李常常感叹:“我们这一辈子,手里真没攒下什么钱,真要有急事,还得靠儿子们。”

我父亲常说:“你看我们这一辈子,辛辛苦苦干了一辈子,到头来,手里也没攒下什么钱。

现在的年轻人虽然挣钱多,但花销也大,存钱更不容易。”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虽然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不断增长,但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非常困难。

说说城里,我的朋友小刘是一名教师,月薪5000块左右,妻子是幼儿园老师,收入也差不多。他们有两个孩子,每个月光是孩子的教育和培训费用就要花去2000多块,再加上房租、日常开销,几乎没什么剩余。小刘说:“我们两口子每月工资加起来也就1万块,存钱真的是奢望。要是遇到点急事,真不知道怎么办。”

我相信,这样的情况不仅仅存在于我们村子,也广泛存在于全国各地的农村和城市。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稳定的收入和储蓄能力仍然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仍需关注普通百姓的实际生活状况。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个别现象,但根据各种调查数据,这样的情况绝非个别。

根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在接受调查的家庭中,有40%以上的家庭月收入低于5000元,30%以上的家庭没有任何储蓄。这样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现实问题:我国大部分家庭依然面临着经济压力,储蓄能力十分有限。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到,如果我们每一个家庭都能在经济上更加自立,更加有储蓄意识,或许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稳定。

然而,这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从提高收入水平,到降低生活成本,从完善社会保障,到培养储蓄习惯,方能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不能忽视现实,更不能回避问题!

对此你怎么看?

0 阅读: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