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创新力比拼,这些城市榜上有名!

财闻到 2024-11-24 12:23:01

作者:倪雨晴、实习生翁丽桦

编辑:朱益民

图源:图虫

城市发展维度中,科创能力越来越受关注。

近日,深圳国际科技信息中心、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爱思唯尔合作的《全球创新城市科技教育人才协同发展评估》报告对比了全球30个核心城市的创新力。

根据报告提出的“创新城市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教育(Education)人才(Talent)协同发展评估框架”(即SET框架),SET位居前十的城市依次为波士顿、旧金山、北京、纽约、伦敦、洛杉矶、西雅图、上海、香港、东京。

其中,传统门户城市如波士顿、旧金山等,其创新力依旧保持高位;而中国城市如北京、上海、香港也位列前十,共同推动全球创新格局的多元化发展。

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表示:“报告展示出创新型城市‘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教育、人才和科技之间的协同发展得益于良好的创新生态。那些在教育、人才和科技领域领先的西方城市,也是其创新生态长期积淀的结果。”

具体来看三个细分维度,首先在科技创新方面,全球领先城市各具不同优势。比如,波士顿和旧金山属于科研驱动产业活力型,以科学研究实力带动产业活力,伦敦和纽约则在科学研究和创新支持方面表现优异。

东京和深圳则以技术创新见长,但在科学研究实力上仍有提升空间。而深圳作为技术与产业活跃型的代表城市,高技术影响力专利的增长率在30个城市中居首。深圳科学研究质量也在不断提升,前1%高被引文章增长率位居全球前列。

评估显示,总体来看,欧美领军城市具备较强基础科研实力,中国城市除北京外基础研究能力与全球领先城市仍有差距,但研究质量正在稳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AI已成为推动城市科技创新的关键力量。各城市在AI领域的科研产出与城市的SET得分正相关,且亚洲、欧洲城市的趋势更显著。AI相关的科研论文和专利申请量在快速增长,也说明AI是城市科技创新的热点。

各城市SET综合得分 VS 城市在AI领域的科研产出(2019-2023)

在教育和人才方面,以东京、新加坡、首尔和北京为代表的亚洲城市在基础教育质量上表现优异,伦敦、巴黎、旧金山等则在高等教育质量与教育资源上占据优势。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城市在教育资源增长方面表现突出,尤其是深圳,过去五年间其研究机构数量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8%,在30个城市中居首。其增长主要包括新建研究机构及现有机构向研究型机构的转型,反映了深圳在加大教育资源、推动创新能力建设。

在科研人才的建设上,资源密集型城市在规模上具备优势,波士顿、伦敦和纽约依靠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顶尖科研人员数量位居全球前列。中国的北京、上海则是在科学与工程领域科研人才总量具有优势。

报告还指出,中国城市在青年人才梯队建设上表现突出,广州、上海、北京、深圳的青年研究型人才占比都普遍高于欧美城市。同时,中国城市的科研人员增长也更为迅速,深圳和香港尤其表现卓越,是科研人才增速最快的城市。

人才引流上,深圳当前科研群体中有24%的科研人员来自其他城市的流入,在所有30个城市中位居第一,其科研人才流入率与奥斯汀、圣迭戈、旧金山同处于第一梯队。

然而,在全球科技竞赛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国内的创新型城市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深圳为例,在科技迅速发展的同时,地缘政治挑战、教育资源不足是常被提及的两个课题。但事实上,近年来深圳在产业链和教育高质量发展上有不少提升。

薛澜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在科技,尤其在创新产业这方面已经积累了非常雄厚的基础。但如果跟北京上海相比,深圳城市的底蕴还是有一定的不足,这是客观事实,但是深圳这些年在吸引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方面,做得非常好。对于可持续发展,深圳如何继续保持支持力度、如何营造更好的创新生态是非常重要的。”

另一方面,面对地缘政治的挑战,薛澜认为:“不管情况如何变化,首先,深圳作为国际化的开放的创新城市这个定位不要动摇,也要坚持开放。在科技创新领域,真正做科学研究、做技术创新,最本质的需求就是要开放、要交流,深圳要保持这种开放的定力。而相关的行业也需要做好准备,来应对短期之内可能出现的一些挑战。”

薛澜尤其强调了开放策略,“深圳核心的优势就是它的外脑特别强,它的流动性特别强,能充分利用全世界人才和尖端科技,这是深圳独特的优势。所以一定要保持这种开放性,对人才、对教育机构、对科研机构,包括企业等等开放性是最重要的。”

本期编辑 田研

国潮出圈,《黑神话:悟空》唯一全流程制作伙伴来大湾区分享经验

深圳“以旧换新”撬动消费超530亿元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