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香港回归前,中央发现安全隐患,509名军人携带武器提前入港

从南谈历史啊 2024-09-27 19:34:52

“我代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香港部队,接管军营,你们可以下岗,我们上岗!祝你们一路平安!”

谭善爱凌厉地喊话之后,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在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准时升起。

中国人经历了太多苦难、屈辱,在这一刻终于扬眉吐气。

“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香港回归这一刻,我们做了太多太多地努力。

在香港回归之前,有中英两国的正面交锋,也有谈判桌上的唇枪舌剑。

就在正式回归之前,还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中央发现安全隐患,509名军人携带武器紧急提前入港。

那么,究竟是什么隐患?英国人又为何会同意中国军队荷枪实弹进港?

撒切尔夫人:我们不想归还香港,但中国太强大了!

“主权,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到1997年要是收不回香港,我就是李鸿章!”

1982年9月,邓公在与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谈判时,直截了当的表示:“如果我们愿意,今天晚些时候,就可以收回香港!”

撒切尔夫人在来华之前,刚刚打败了阿根廷,重新占据马岛,在英国的民心、威望达到了顶峰,她是洋洋得意,趾高气昂。

她似乎忘了,香港不是马岛,中国也并非阿根廷。

撒切尔夫人属实没想到,中国的“钢铁公司”竟然比她还要硬气得多。

从人民大会堂出来后,撒切尔夫人一直低着头,非常的紧张,下楼梯时竟一不小心摔了一跤。

“铁娘子”被中国吓得跌倒的新闻,迅速冲上各大报刊的头条,那个瞬间,也成了英国外交失利的“名场面”。

1984年,历经20年谈判,英国终于同意在1997年将香港、九龙、新界的主权,全部交还中国。

撒切尔夫人在回忆录中写道:“我们本来不想让香港回归中国,要把香港变成第二个新加坡,但是后来达不到这样一个目的。为什么?因为我们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太悬殊了。”

她明白,假设英国拖着不还,中国极有可能直接出兵香港,武力收回主权。

届时,中英两国将闹得十分难堪,还是谈判来得体面。

那时的“日不落帝国”,虽如早已日薄西山,但还是不愿丢掉那可怜的“体面”。

虽然要走,可英国不想走得太难看。

因此,在很多事情上还是咬着不放,想拿捏一下中国,也想证明一下自己的实力。

之前,我们曾几次让英国建新机场,英国就是不建。

可1989年,英国却主动要求在市中心建一个大型机场。

原来,英国为了“光荣撤退”,抛出了一个所谓“玫瑰园计划”,通过建设机场、港口,来彰显自己的能力。

这个计划最大的问题是,投入过于巨大,可以说是倾尽了香港的财力,留给未来中国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只有区区50亿港币。

不仅如此,还要不封顶地大规模举债,让之后香港特区偿还。

说白了,这就是“英国请客,中国付钱”。

在“损人不利己”这方面,“大英”向来是遥遥领先。

对于英国的这一行为,我国当然是极力反对。

我方港澳办的负责人陈佐洱跟英国助理国务次官伯恩斯,先后在北京谈了两轮。

伯恩斯声称,香港还没有回归中国,中国目前不能插手香港的事务,中英双方分歧严重,没达成任何协议。

最后,英国派出首相外事顾问柯利达,从第三国绕道来了北京。

我国国务院港澳办主任鲁平,在跟柯利达谈判时,迎着对方的目光相视而坐,一言不发,直到对方收回目光,在气势上完全获胜。

柯利达终于拿出了新方案:同意就跨越1997年的重大事项听取中方意见。

中方当即也作出让步,接受了英方提出的为特区政府留下250亿港币财政储备的建议。

双方还签署了《机场备忘录》,标志着过渡期里但凡跨越1997年的事项,中英双方都要商量着办,不能一家说了算,这样就把英方制约住了。

香港回归进入倒计时,我国为何坚决要求军队提前进港?

在1997年6月16日中午,香港回归已经进入倒计时,陈佐洱接到了外交部副部长王英凡的电话:“陈佐洱,我正在钱其琛副总理的办公室里给你打电话!”

副外长在副总理办公室打电话,陈佐洱立刻意识到了分量。

王英凡态度坚决的说:“立刻与英方商谈,我驻港部队携带武器,提前进港的问题!北京已组成专家组,傍晚就飞抵香港,配合你的工作,来人将会传达具体方案,只要是在底线范围内,授权你可以当场决定。”

香港马上就要回归了,为何我们要提前开进军队呢?

原来,中央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

当时,我国已经派遣了196名人员,分三批进入香港。

但是他们大都是以技术和后勤人员,且没有携带武器。

假如,携带武器的驻港部队在7月1日零时才进港,从北到南抵达全部营地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也就是说,从7月1日零时到7月1日3时之前,香港大部分地区将出现防务真空。

7月1日,中英将会进行庄严盛大的香港政权交接,刚刚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绝不能有一分钟不设防。

所以,驻港部队必须有一支先头部队,携带武器装备于7月1日零时以前进入香港,确保零时开始有效履行防务责任。

陈佐洱立刻找到伯恩斯商量,但他们十分不配合:“英方管辖的最后几个小时,中国军队就荷枪实弹开进来,这怎么能行?”

说白了,英国就是感觉“丢面儿”了,传到国际上不好听。

陈佐洱在香港努力的同时,我国外交部在北京和英国大使馆谈,中国驻英国大使在伦敦和英国外交部谈。

然而,任何一方谈得都不顺利。

陈佐洱又接到了“一周内解决问题的命令”,他连夜和北京的专家们制定新的谈判方案。

两国谈判,局势瞬息万变,陈佐洱必须在第一时间向中央汇报。

而中央下达的指令,他也需要以最快的速度知道。

为此,广州军区特地给陈佐洱发了三部手机。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陈佐洱恍如昨日:“那个年代,手机这种是很新奇的!”

每当手机铃声响起,陈佐洱都会小步快跑,去花园里接听,以防止窃听。

跟陈佐洱联系的首长,比如王英凡等人都是上海人,所以他们只用上海话交流。

如此,就算是被人窃听,对方也要费时费力的找人翻译。

谈判一开始就很僵,一连三四天都没有进展。

陈佐洱回忆道:“那几天真的没怎么睡觉,白天谈得唇焦口燥,晚上回中代处还要开会、发电报、等批复,再根据北京指示商量明天如何对阵。即便是抽空眯一会儿,脑子里想的也全是先头部队提前进驻的事。”

解放军进港,为什么是509人?

第四天谈判结束时,英方代表包雅伦,不约而同地与陈佐洱走在了了最后面:“咱们再谈谈吧!”

两人走进了一个只有三四平米的杂物间,没有照明,伸手不见五指。

陈佐洱回忆道:“我和包雅伦,谁也看不清谁的脸,但彼此能感知对方的气息。”

片刻沉默后,包雅伦问道:“你们还能做出哪些松动?”

陈佐洱回答:“只能做两个让步:第一,可以放弃开进位于九龙闹市区的枪会山军营,但港岛的英军总部和港岛南的赤柱军营一定要进;第二,可以再调减些先头部队的人数,具体数字没透露。”

“这一切的前提,是英方必须保持灵活的态度。”陈佐洱说完,包雅伦耸了耸肩。

他接着问:“你们要派多少部队进来?”

之前,领导给陈佐洱划的底线是:不少于500人。

陈佐洱思考了一会儿,硬着头皮说:“509人,这是中方能接受的最后让步了。”

包雅伦沉重的点了点头,陈佐洱心里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

其实,陈佐洱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英方一直咬着不松口,那7月1日他们离港时,肯定“体面”不了。

我们将会按照国际惯例,挨个搜查英国每一件物品和武器。

查尔斯王子、港督彭定康乘坐的邮轮和军舰,也将不得不按中国军方的指示,把所有舰面的武器都套上炮衣、枪衣,才能驶离中国香港水域。

“末代港督”彭定康,从1992年上任后做了很多坏事,被评价为“千古罪人”,英国若是不想“体面”,他肯定要吃点苦头。

届时,英国才是真的在全世界面前出糗。

历经重重波折之后,1997年7月1日0时0分0秒,英国的“米字旗”终于在香港特区落下,五星红旗高高升起。

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之后的百年耻辱,在这一刻终于全部荡涤。

参考文献:

香港回归前夕的瞬间: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国旗,港督离开时大雨倾盆 澎湃新闻

【高访】一访陈佐洱:中英谈判最后岁月,最难最急最惊心动魄的内幕 上观新闻

4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