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乱的作者酒徒被人拿来和金庸相提并论。还没看《隋乱》前,我觉得出版业又在搞噱头了。可是在看完《隋乱》之后。我便有了改观。反而认为只有酒徒能和金庸一较高下。这样的比较绝对不是贬低金庸。而是赞扬新一代小说家后浪推前浪。这样的比喻和比较, 我认为是实至名归。而非浪得虚名的。
本书的主角李旭一如许多老掉牙主角的一样际遇。从什么都不懂的少年,获得好弓,流浪到塞外,间接学习武艺,捡到寒铁锻炼成好刀,赌赢了一匹汗血宝马,而李旭幼时的老师刚好教了他兵法。交到了好朋友让他的视野更上一层楼。 回到中原后认识许多英雄豪杰。结果青云直上受到李渊提拔, 甚至还受到皇帝的赏识。做到了大元帅的位置……因为我看书的重点不是主角。所以主角的际遇就提到这儿。自从看过蒙曼教授写的《隋文帝杨坚》以及《隋炀帝杨广》后。 大致可以归类出隋朝覆灭为两点
1:隋炀帝三度东征高句丽。导致民不聊生,叛将、盗贼、诸侯四起。
2:社会阶级流动僵化, 延续魏晋南北朝现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整个国家的资源都被几个世族所把持。长期居于社会底层的人民无法通过其个人努力如科举来反转生活的经济条件。在吃不饱,穿不暖,税缴不完,又无法翻身的情况下,只好投匪从盗而乱。 (和隋朝历史相呼应的是发生在埃及和利比亚的倒台事件。其实都是一样的成因。尤其是国家的大部分资源都被数个集团龚断的同时。而底层人民无法通过阶级流动增加所得时。一旦物价膨胀。人民无法生存时就会发生革命和暴动)
《隋乱》的故事背景便是根据上述2个条件作为故事发展的主轴, 而为主角和其他配角的际遇来作铺陈。但是本套小说让我真正开拓眼界的, 却是描述大唐王朝李渊和李世民崛起的主因——谋定而后动。李渊家族在本书中能奠定大唐盛世的基础有四点。
一:优秀的参谋幕僚团。
二:李渊具备兼听则明的领导风范。
三:李世民的卓越领导天赋。
四:李氏家族在关陇集团百年来的根基和人脉。
《隋乱》这本书中让我真正学习到的是参谋幕僚团的作用。只要每次本书主角李旭被朝廷升官/ 赴任出战/ 打压/ 奖赏/ 弹劾, 李渊的参谋幕僚们就会分成A、B不同2派。建议李渊是该拉拢或远离李旭, 并说明拉拢或远离的理由, 进而制定拉拢或远离的方法, 并设想这种拉拢或远离的策略是否能为李家在乱世中的地位有所提升或帮助。作者酒徒描述这些参谋幕僚推论的手法、态度、格局十分到位且鲜明。
仿佛是不同的军师活在当代在为李渊策划谋事。每种推理皆有独特的观点。而李渊也总能审时度势。谋定而后动。为大唐李氏逐一打下江山。而这样的参谋幕僚团就像是个小朝廷。有竞争。有合作。就端视领导者能否有这样的钱财/容量/格局让幕僚团尽心尽力策划组织的未来。推演未来的局势,奠定不败的基石。
老实说,未读这套小说前,真的没考虑过善用参谋幕僚的能力,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开始意识到单打独斗真的无法成事。而这个领域的学习不仅是我先前荒废已久未用心耕耘的地方。也是目前中国教育中比其他国家弱势的地方。 希望它能变成我们以后用心的重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