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使大唐丢掉河西之地

老尹铲史额 2024-08-07 02:05:21

安史之乱后,河西陇右的军队被调到内地平叛,导致边防空虚,吐蕃趁机采取步步蚕食的策略,逐渐占据了河西地区,甚至威胁到长安。

公元770年,吐蕃围攻最西端的沙洲(今敦煌),沙州军民抵抗了足足十一年。在获得吐蕃人不将居民外迁的承诺后,刺史阎朝才率众投降。占领河西的吐蕃人,在所到之处焚烧庐舍,驱掠人畜。他们将俘虏的唐人老弱杀光,少壮则全部充当奴隶,并且不许唐人穿汉民族服饰、说汉民族的语言。唐人只能每年元旦穿汉装祭祀祖先,向东方遥拜,拜完后哭着脱下衣服。

德宗时期,大臣韦伦经过河西,那些被俘的唐人蓬头垢面,见到大唐使臣,或捶胸流涕,或向东方拜舞,日日盼望王师归来。然而,安史之乱后唐朝国步维艰,自保尚且不足,收复失地更是困难重重。

直到公元848年,张议潮领导起义,赶走了吐蕃人,一举占领沙洲城,随后又占领附近的瓜州(今甘肃疏勒河以东安县)。此后,他组建多民族部队,恢复灌溉和水利系统,进行一系列行政管理措施。经过努力,张议潮的军队陆续收复了除凉州外的河西十一州。其兄张议潭前往长安报捷并献上十一州图籍。唐廷任命张议潮为沙州防御使,后又在沙州置归义军,张义潮成为节度使。之后,张议潮及其侄子张淮深又领兵攻克了吐蕃重兵防御的凉州,使“西尽伊吾,东接灵武,得地四千余里,户口百万之家,六郡山河,宛然而旧”。

张议潮收复河西后,着手恢复当地经济,重视水利事业,设置“渠人”监管渠道事务,致力于恢复商贸,使丝绸之路再次畅通。公元867年,张议潮将河西军政事务交由侄子张淮深管理,独自踏上东归之路,到达长安后晋位司徒,五年后病逝。

张议潮的功绩使得河西地区重归大唐版图,他的义举被后世称赞。然而,在唐朝文人笔下,对其提及较少,直到民国时期罗振玉作《补唐书张议潮传》,才弥补了新旧两唐书张义潮无传的遗憾。现存的莫高窟壁画中的《张议潮出行图》,生动地展现了当时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千年前的热血以及大唐气象。

2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