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人群”不脆弱?

国际金融报 2024-08-26 21:08:30

最近几年,通胀给各国民众的生活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扰。以美国为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学界和媒体都认为该国穷人受新冠疫情和通胀的打击最大,媒体时常将他们称作“脆弱人群”,但据伦敦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经济学家泽维尔·贾拉维尔(Xavier Jaravel)8月25日发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

研究表明,很多人经历的通货膨胀和官方调研的通胀率并不同步。例如,与无车且通勤时间短的人相比,拥有一台车且通勤时间长的人更容易受到油价上涨的影响。贾拉维尔的研究立足于美国样本,他将样本以收入档位划分,从低到高分为十个群体,为每个收入群体构建了单独的计算方式。他表示,经计算发现,不同收入群体受通胀影响的差异很大。

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官方通胀率上涨了14%。贾拉维尔发现,按收入计算,同期最低收入群体的通胀率上涨了13.5%,收入倒数第二低的群体的通胀率上涨了13.3%,收入最高群体的通胀率上涨了13.5%,但处于中间位置的中等收入群体上涨幅相对度更大,意味着受通胀的影响更大。

造成群体通胀率差异的最大因素是汽油,油价同期上涨了132%,新车、二手车价格上涨30%,但低收入人群在汽车、汽油上的支出较少,在公共交通上的支出较多。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身处同一收入区间,经历的通胀也不相同。例如一些上下班时间长、无法乘坐公共交通的农村地区低收入人士,在疫情开始后,他们经历的通货膨胀率明显高于其他低收入人群。

研究同时表明,自2022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汽油价格下跌,汽车价格小幅走低,低收入群体经历的通货膨胀率高于其他群体。这反映了不同人群的消费支出习惯所带来的不同影响。

美国马里兰大学(University of Maryland)经济学家、美国劳工统计局前专员凯瑟琳·亚伯拉罕(Katharine Abraham)表示,经济学领域的数据大多专注于衡量收入、财富和消费分配。但贾拉维尔的研究表明,如果不将人们生活中支出的价格考虑在内,就无法真正反映出社会现实情况。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