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拆房子了,补偿款却还没有到手。"2018年的北京,一场老城区改造计划正在热烈进行,工程师张泽的心却比冬天的天气还要寒冷。
他看着邻居们陆陆续续搬离,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自己却连个安慰都没有。
"妈,您放心,等拿到补偿款后,我一定带您去最好的医院。"张泽每天下班回家都会这么对躺在床上的母亲说。
母亲身患重病,急需要大量手术费,而这笔拆迁补偿款正是他们母子俩的救命稻草。
现实中并非如想象般简单。
张泽第一次去拆迁办,他问:"我家的补偿款什么时候能下来?"
工作人员没抬头地说道:"还需要等一下,政府还在办理手续。"
还是这个回答,第二次问。
第三次询问时,工作人员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有一天,张泽发现自己家附近的房子开始被推倒了,他的心也跟着揪了起来。这一次,他直接冲到了当地政府。
张泽满脸焦虑地询问领导:“领导,我家补偿的事是怎么回事?为何没有?”
工作人员回复道,"这是常有的。"没有任何表情。
张泽突然就怒火中烧。
正常?他的情绪哪里正常了?
"我在这居住多年了,凭什么别人都有补偿,却唯独我没有?是不是你们把我的钱私吞了?"
情绪失控的张泽开始每天跑政府门口,起初有人出来劝他,但后来大家见怪不怪,爱来不来。
"不给个说法,我就不走!"张泽铁了心要把事情闹大,于是坐在政府大门口,掏出手机拨通了记者的电话。
此时的张泽,平时工程师的稳重不见了踪影,他眼红如血,就像被困在笼子里的狮子,使出浑身的力气想要挣脱出来。
他未曾想到的是,那个所谓的“笼子”,竟是18年前一个善意决定所埋下的伏笔,而这个伏笔,正在让他现在的生活陷入绝境。
"政府不给补偿,就这么算了?"张泽的牙齿咬得咯咯响,他决定和政府死磕到底。
时间回到18年前,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一拆迁闹剧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真相往往会迅速到来,让人毫无准备。
在张泽第N次冲到政府讨说法之际,一位年长的工作人员无奈地告诉张泽:“你家那房子,是自建房,没有任何产权登记。”
根据相关政策,这种房子不会有拆迁补偿。
这句话如晴天霹雳般,将张泽劈得昏了过去。
“自建房?什么意思?那房子是我舅舅帮我建的啊!我们在那住了快20年了!”张泽焦急地跺脚。
然而,法律的权威不容置疑。没有房产证的房子就如同还没办理身份证的群体,在政策面前就像个"黑户"。
让我们把时间回溯到18年前。
那时的张泽高中新入学,和母亲住在舅舅家。舅舅是公务员,住在北京市中心的房子里。作为孤身一人的舅舅,就这样和姐姐、外甥一起生活。
我的生活本来应该这样平静地继续下去。
可是缘分这东西,总是来的那么突然。舅舅突然宣布要谈恋爱,而且还准备结婚了。
"结婚可以,但一定要有自己的房子。"这是未来舅妈提出的硬性要求。
懂事的张泽明白,自己已经不再适合做电灯泡了。然而在北京,房租价格过于昂贵,买房子的念头更是离他十分遥远。
这时,舅舅看中了自家房子旁边的一块空地。
"泽泽,要不舅舅在这帮你建个房子吧?这样你和你妈就有个安身之处了。"舅舅拍着张泽的肩膀说。
在那个时候,张泽和母亲没有更多的想法,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对他们来说已经是极大的恩情了。
在舅父的帮助下,新房子很快建造完毕,母亲和儿子开始在那里新生活。
然而,18年后,这个充满温情的决定竟变成了双刃剑。
工作人员详细解释说,要获得自建房的补偿,首先要拥有产权证。而产权证的取得需要具备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一系列证件。
张泽被这些专业名词搞得头昏脑涨。
十八年前,谁能预料到这样的局面呢?那个时候的北京城中村盖房子不是都是这样的吗?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城市化进程的步伐越来越快,政策也越来越规范。未经合法手续的房屋就像一颗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突然爆炸,给居住者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
这一炸,炸毁了张泽的房子,还差点儿炸断了他给母亲治病的希望。
张泽用力地抓着他的手,却没有说下去。
这不是个"早知道"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于"法"与"情"的考验。人情世故人人都懂,然而在法律面前,我们必须遵循规矩。
这个18年前的温情决定,恰恰反映出我们在法律意识上的缺失。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张泽尚未意识到,他的遭遇即将迎来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要想真正理解张泽对这套自建房如此执着的原因,我们需要从他的家庭背景开始谈起。
故事的起因源于一场相亲。
那是张泽父母的相亲,由人介绍认识后没多久就结了婚,应该是个幸福的开始。
然而,张泽的奶奶却像所有狗血剧里的恶婆婆一样,处处刁难儿媳。
张泽回忆说:"当时家境十分贫穷,几乎每天都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度过。"然而,他的奶奶并没有加入劳动的行列,而是对家务事袖手旁观,任何事情都要让他的母亲去做。
就在张泽一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做出了一个决定:"我要出去打工!"
上世纪90年代初,全国范围内兴起了打工热潮,众多农村人怀揣着脱贫致富的愿望,纷纷涌向大城市。
张泽妈坚决反对,然而丈夫决绝坚决,最终男人离开,留下母子二人面对奶奶的折磨,过着不愉快的生活。
"那时候是没有电话的,和爸爸唯一能联系的方式就是写信。"张泽说,"可是,他写给我的信,简直比大熊猫还稀少,只有定期寄回来的钱才能让我知道他还活着。
最令张泽难以忘怀的是那个寒冬。奶奶半夜非要吃水果,他母亲为了满足她的要求不得不出去买。结果他母亲在外面买水果时受了风寒,自那以后就落下了病根。
直到张泽上高中,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着。
"我爸说他要回来了,我妈挺高兴的。"张泽苦笑着说,"谁知道他带回来一个女人,还有个孩子。。。"
原来,在外打工的这些年里,他父亲早就与别人好上,还生了私生子。
讽刺的是,那个一直对儿媳妇持负面态度的奶奶,却在这个时候出人意料地表示了支持儿子离婚。
张泽眼圈红了,继续说道:“我妈不想离,可是....”。
张泽在面临父母之间二选一的情况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母亲,然而这个选择导致他们母子俩居无定所。
那个年代,离过婚的女人如同过街老鼠,连张泽的外婆都不愿意见到自己的女儿。
就在母子俩陷入困境时,舅舅出现了。
"来北京吧,我这房子够宽敞。"仅仅这样一句话,便彻底改变了张泽母子的命运。
此刻想来,他们不会来到北京,若不是父亲当年的背叛和奶奶的苛待。
命运就是如此的,任何的一点变化都会引发更大的连锁反应。
这一切转变的起点是那个伸出援手的舅舅。
事情出现了转机,就在张泽以为一切都完了的时候。
张泽的真实情况被当地政府得知后,政府并没有冷落他,相反,他们积极地伸出援手。
一位政府工作人员称:"您的母亲现在最需要的是治疗疾病,这是目前的最紧急任务。"
这句话深深触动了张泽的心灵,让他不禁泪流满面。他闹了这么久,不就是为了给病重的母亲筹集治疗费用吗?
政府很快联系了医院,为张泽母亲制定治疗方案,并且为他们提供临时住所的帮助。
尽管房子没有补偿款,但是政府会充分考虑你们的实际困难,并提供其他形式的帮助。
毕竟,有些教训不一定要每个人都去亲身经历才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