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合作的14家人形机器人企业,竟有6家来自中国?

机器人讲堂开课了 2025-01-09 19:56:55

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1月6日(北京时间1月7日上午10:30),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登上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舞台,发表开幕主题演讲。他发布了英伟达的多个新产品,其中包括首个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Cosmos。

英伟达表示,物理AI模型的开发成本很高,需要大量现实世界的数据和测试,但Cosmos世界基础模型(WFM)可为开发者提供一种生成大量照片级真实、基于物理的合成数据的简便方法,以训练和评估他们现有的模型。开发者还可以通过微调Cosmos WFM来构建定制模型。最终Cosmos的目标是推动自动驾驶汽车(AV)和机器人等物理AI系统的发展,让物理AI普及化,让每个开发者都能用上通用机器人技术。

AI的下一个前沿是物理AI,现在已经出现具身智能、空间智能等新概念。黄仁勋表示:“机器人技术的ChatGPT时刻即将到来。与大型语言模型一样,世界基础模型对于推进机器人和自动驾驶汽车开发至关重要,开放世界基础模型加速下一波AI浪潮。”

英伟达表示已经有许多领先的机器人和汽车公司成为Cosmos的首批用户,包括1X、Agile Robots、Agility、Uber等等,本文盘点了英伟达公开合作展示的14家人形机器人企业。

(1)Apptronik(Apollo)

Apptronik脱胎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实验室,由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人本机器人实验室的团队创立,在此前,Apptronik已经在机器人领域研发超过了8年,还曾支撑NASA开发Valkyrie人形机器人,以便为NASA的航天员在太空探索提供辅助。自2016年成立后,团队在次年就同NASA联合开发人形机器人。2023年8月,Apptronik正式发布首款人形机器人Apollo,Apptronik将Apollo定位为高性能、易用且多功能的机器人系统,其身高约1.76米,体重72.5公斤,最大负载25公斤,全身有32个执行器,可续航为4小时,胸前有一个电子显示屏。Apollo采用了独特设计和技术特点,例如可更换电池的设计,只需更换电池即可继续工作,无需长时间充电等待。Apollo除了双足,也具有轮式驱动的版本,可以适应在仓库、医院等场景作业,得益于其串联弹性扭矩控制的执行器架构,可在仓库和物流场景中确保安全、高效地完成任务。

Apptronic对商业化非常重视,Apptronic的目标是开发一个成本远低于10万美元的平台,它希望到2030年能够交付100万美元。为此Apptronik从去年发布Apollo之后一直在测试不同场景的应用,除了和英伟达合作提升在智能水平和机器人训练以及机器人模型构建的能力,同时也寻找各个领域的合作。最近,Apptronik更新了Apollo的进展,Apollo在知名第三方物流公司(3PL)Amplifier帮助其完成假日季激增的订单。早些时间GXO还与Apptronik签约,Apollo与Digit、Reflex这三个人形机器人在GXO SPANX仓库负责分拣和搬运任务。2024年12月20日,Apptronik宣布与Google DeepMind携手,针对动态现实环境的复杂作业挑战,共同研发新一代人形机器人。此次合作将结合谷歌的尖端AI技术与Apptronik的成熟机器人硬件,进一步提升人形机器人的功能性和安全性,让其能够胜任现实世界中的复杂任务。

(2)ROBOTERA(Star1)

中国初创企业ROBOTERA(星动纪元)成立于2023年8月,是清华大学占股的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创始人陈建宇学术生涯始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本科,后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深造到博士,期间成为美国工程院院士Masayoshi Tomizuka教授的弟子,后者被誉为机电控制领域的先驱,并且是模型预测控制(MPC)算法理论的奠基人。在28岁那年,陈建宇凭借卓越的学术成就,受聘于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担任助理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与姚期智院士的团队并肩工作,于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自成立之日起,星动纪元便专注于通用人工智能(AGI)的前沿应用,旨在打造能够适应广泛领域、多种场景、具备高度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在接下来的不到两年时间里,“小星”系列人形机器人不断推陈出新——包括星动Star1、小星以及小星Max,这些产品共经历了六次迭代升级,在多次版本迭代过程当中,星动纪元还实现了硬件模组的通用以及底层算法的通用。

ROBOTERA最新推出的小星Star1人形机器人,实现了55个自由度,以及400Nm的关节扭矩和25rad/s的关节转速,可以在草地、碎石和山间小径等崎岖地形上行驶34分钟,通过开源的人形机器人强化学习训练框架Humanoid-Gym,星动纪元还能让其机器人在模拟环境中不断优化自身性能。此前,Robot Era在戈壁沙漠成功测试了两台Star1人形机器人,展示了它们卓越的奔跑能力,引起国内外轰动,两台机器人不仅能在复杂多变的地形中顺畅运行,而且穿着运动鞋的机器人最高速度达到了3.6米/秒,该机器人跑完成一场5公里的比赛大约需要23分钟,这个速度远远高于人类跑步者的平均水平。

星动纪元技术团队还尝试将世界模型融入机器人大模型中,使得模型不仅具备行动能力,还能进行物理世界建模与预测。这一技术有效提升了机器人执行任务的高效性和准确性。值得一提的是,机器人能够迅速响应外部干扰,并在任务执行过程中持续优化自身行为,直至任务圆满完成。

(3)Agibot(A2)

中国公司智元机器人(AgiBot)成立于2023年2月,是一家致力于Al+机器人融合创新的创新型公司,正打造世界一流的领先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和应用生态系统。创始团队包括“稚晖君”彭智辉在内的多位行业资深人士,背景互补,拥有深厚的核心技术专业知识、行业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2023年8月,AgiBot推出了第一代通用化体现智能机器人原型--AgiBotA1。2024年8月,AgiBot发布了“远征”与“灵犀”两大家族共计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新品,包括远征A2、远征A2-W、远征A2-Max、灵犀X1等,并宣布在互动服务、柔性制造、特种作业、科学研究和数据收集等场景中启动了商业量产。2025年1月6日,智元机器人的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正式下线。

智元远征A2主要由交互屏、激光雷达、RGBD相机、麦克风、扬声器、灵巧手、足底传感器以及其他主体结构件等组成,全身共计19个自由度,其中主动自由度12个,被动自由度7个,框架与外壳高强度和轻量化的框架设计,框架材料采用铝合金、碳纤维等高强度复合材料,内部采用自研的PowerFlow关节,峰值扭矩高达430N・m,电机扭矩密度50Nm/kg,动态性能佳,关节可靠支持长时间稳定行走,适合营销客服、展厅讲解、商超导览、前台接待,业务咨询等工作。

在自主移动上,基于HIMUS(High-performance Multimodal Mapping System)3D-SLAM算法、VectorFlux规控算法,低延迟低漂移性能,支持在复杂多变动态环境中实现L4级别自主移动,配合RTMOF(Real-Time Robust Motion Framework)非线性模型预测控制和强化学习算法,以及高效的动态规划引擎,A2能快速生成全局最优轨迹,并不断优化运动策略,抗干扰能力强,实现在不确定环境中行走敏捷可靠、灵活自如。

(4)NEURA Robotics(4NE-1)

Neura Robotics是德国知名AI机器人公司,2019年成立,早期得到国内大族机器人投资并作为欧洲子公司,现已独立发展。该公司曾成功推出MAV移动机器人,以及LARA、MAiRA和MiPA四款创新产品。2022年9月,Neura Robotics的创始人兼CEO大卫·雷格首次向外界展示了旗下人形机器人4NE-1的概念和参数,启动人形机器人4NE-1的项目立项,旨在打造家庭和工业场景中的通用辅助机器人。4NE-1定位是通用人形机器人,基于认知神经科学的理念设计,由AI驱动,其高约180厘米,重80公斤,可携带相当大的15公斤,速度3公里/小时,有一个可以用作人类互动屏幕的头部,能够执行各种人机交互动作。

今年5月美国AUTOMATE 2024大会上,该公司4NE-1样机正式亮相。7月底得益于英伟达模型的训练学习,Neura Robotics又很快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4NE-1的最新演示视频。该视频展现了4NE-1在家庭、工业制造和物流等多个领域的出色表现,如烫衣服、切蔬菜水果、摆盘、整理物品等家务工作,以及钣金焊接、工具箱搬运等工业操作。此外,4NE-1还展现了与其他协作机器人和移动机器人的联动能力,手部灵活度令人印象深刻。9月公司再次发布4NE-1的视频,这次重点聚焦于其语音交互功能以及在家庭环境中的表现,产品进展非常迅速。

值得一提的是,Neura Robotics是英伟达在丹佛SiGGRAPH2024大会上宣布的首批加入NVIDIA人形机器人开发者早期访问计划(Project GR00T)的公司。在NEURA Robotics看来,4NE-1所基于的高级技术是应对当今和未来社会面临的许多挑战的关键——枯燥、危险、烦琐、重复的工作。NEURA Robotics在结合MiPA的成功经验上,创造4NE-1,目的不只是可以让许多企业成功,更重要是使每个人能够花更多时间做他们热爱的事情——解放人的劳作时间,让人回到人的目的本身。因此,4NE-1是终极辅助机器人,支持、执行任何类型的任务,并最终服务于所有人。

(5)Fourier(GR-2)

GR-2是中国公司傅利叶智能Fourier打造的第二代人形机器人产品。傅利叶智能的创始人顾捷是知名的连续创业者。2003年,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系,毕业后顾捷去了美国国家仪器有限公司工作。2012年正式成立璟和技创,推出了主打下肢康复训练的智能机器人系统的康复机器人Flexbot。2015年,顾捷以数学家傅利叶(Fourier)的名字命名,在上海张江成立了「傅利叶智能」,开始专注于康复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化工作。2017年,傅利叶发布了国内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2018年,傅利叶智能自主研发的上肢康复机器人Fourier M2实现出口。2019年6月,傅利叶智能的人形机器人正式立项,2023年7月6日,在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傅利叶智能发布了其最新研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GR-1,标志傅利叶智能正式成为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2024年9月26日,傅利叶发布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人形机器人GR-2,GR-2在硬件、设计、开发框架等多个关键环节实现创新和提升。

GR-2沿用了GR-1的仿生设计语言,身高达到175cm,体重63kg,全身共有53个自由度,单臂运动负载达3kg,续航时间延长至2小时。在支持直充的基础上,增加可拆卸换电方案,充分满足运动需求。傅利叶量身打造了7款不同型号的FSA执行器,分别应用于机器人的髋、踝等关节处,新一代执行器为GR-2提供了更强劲的动力,最大关节峰值扭矩超380N.m,结合完善的执行器控制算法,GR-2拥有更强的负载能力和流畅的运动控制。同时,新版执行器采用双编码器系统,编码器精度提升了2倍,提供更准确的绝对位置与速度反馈,保证GR-2在执行各种动作时的控制精度,实现高动态响应。

GR-2搭载了新一代灵巧手,单手自由度由初代的6个增加至12个,能够执行更类人和复杂的操作,包括使用部分工具。GR-2借助英伟达系列产品,能以真实数据为基础生成百倍甚至千倍的仿真数据,接着在训练接近完成时再利用高质量真实数据进行微调,从而实现快速切入陌生任务,能够满足各领域开发者和多元应用场景的需求。

(6)Boston Dynamice(E-Atlas)

韩国现代汽车公司的子公司波士顿动力(Boston Dynamics)是一家在机器人设计与制造领域企业,由马克·雷波特成立于1992年,旗下拥有机器狗SpotMini、Atlas人形机器人等。波士顿动力的Atlas此前一度被认为是人形机器人技术天花板,其动态性能方面有着卓越表现,但在公司几经转手后,Boston Dynamics意识到复杂的液压机器人并不适合产品化,2024年4月11日,Boston Dynamics宣布其传奇人形机器人—Hydraulic Atlas(液压版Atlas)的退役,就在宣布退役的第二天,他们推出了一款全新Fully Electrical Atlas(电驱版E-Atlas)人形机器人,并将其定义为商业产品,进军到采用电机技术的人形机器人方案。

新一代Atlas采用由电机和减速器组成的驱动器(Acutator),头部有一个圆形照明灯设计并可以180度旋转,下半身的自由度依旧是比较传统的单腿六个自由度,Hip Pitch&Roll的运动范围可以达到+/-180°,腰部采取并联结构,当两个电机的保持一样的角度输出时,腰部呈现Pitch运动,当两个电机运动出现差分时候会呈现腰部的Roll运动,从而展现一些奇特的运动姿势。

E-Atlas在模拟和模型预测控制方面也有所增强。通过使用NVIDIA的GPU加速模拟环境,并借助MPC(Model Predictive Control)的模型预测控制算法,波士顿动力能够更有效地训练机器人,使其在面对未知挑战时表现出更高的适应性和鲁棒性。2024年10月16日,波士顿动力公司还和丰田研究所宣布合作,利用丰田研究院的大型行为模型和波士顿动力公司的Atlas机器人,加快通用仿人机器人的开发。

(7)Agility Robotics(Digit)

美国公司Agility Robotics成立于2015年,由俄勒冈州立大学的动态机器人与人工实验室(DRAIL)研制了七年的项目成果衍生而来,2016年,Agility Robotics在ATRIAS的基础上,推出了新一代机器人“Cassie”,在前者的基础上,2019年,Agility Robotics第三代产品Digit演化出了鸵鸟腿式双足人形构造,专注于应用于物流和仓储环境。

Digit作为Agility Robotics的旗舰产品,身高约175cm,重65公斤,能举起16公斤重物体,2019年至2023年间,Digit由V1升级至V4。相较于前几代版本,V4不仅增加了用于移动周转箱的末端执行器,还优化了头部与眼睛,支持人机互动。

自成立以来,Agility Robotics陆续交付了100台左右的Digit,2024年10月11日消息,Agility Robotics宣布全球首家专注于人形机器人自主生产的RoboFab工厂已经在美国俄勒冈州塞勒姆正式投入运营。依托于新建成的位于塞勒姆的RoboFab工厂,Agility Robotics计划推出数百台Digit机器人,预计明年将扩展至数千台,最终目标是每年生产1万台人形机器人。目前,已经通过“机器人即服务”(RaaS)项目获得了收入,其旗舰机器人Digit已经帮助GXO物流公司管理的Spanx仓库完成了超过1万个订单的搬运。Agility Robotics还计划推出其第四代Digit机器人,售价预计为25万美元。

(8)Figure(Figure 02)

2022年5月,Brett Adcock在美国创立了人形机器人企业Figure AI,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湾区Sunnyvale,公司旨在填补人类工作力量短缺,并提供一种可靠的解决方案来执行危险和不受欢迎的任务,2023年1月:Figure退出隐身模式,开启融资发展之路。2024年3月13日,Figure发布了首个OpenAI大模型加持的机器人demo,Figure 01身高167.64厘米,重59.8千克,最多可负重20千克(44磅),移动速度为每秒1.2米(约每小时2.7英里)。

2024年8月6日,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发布,Figure 02延续了01的各类外观参数,内部由电机驱动,专为在人类环境中工作而设计,电池容量较前代产品增加了50%,一次充电可运行5小时,同时采用了总共数千个部件,数百个独特部件。在与OpenAI合作训练的定制模型的支持下,Figure02可通过内置的麦克风和扬声器实现与人交互,头部和前后躯体还嵌入了6台RGB摄像头,摄像头的数据会通过一个视觉语言模型来帮助它进行语义理解和快速的常识视觉推理;与上一代产品相比,Figure 02的板载计算和AI推理能力提高了3倍;Figure 02的电池组容量也得到提升,配备了一个2.25千瓦时的电池组,比Figure 01提供了50%更多的电力,官方称其运行时间是5小时,最终希望使其能够每天工作达到20小时。

Figure 02搭载了第四代机械手,不仅拥有16个自由度,据称还有与人类相当的负载能力,可抓取25公斤物体,能胜任各种复杂任务。此外,Figure 02搭载了机载的视觉语言模型(VLM),其板载计算和AI推理能力较初代产品提高了3倍,能够在现实世界中自主执行多种复杂任务,这使得Figure 02更贴近人类的日常生活,为其将来在家庭、教育、医疗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充分的可能性。

(9)1X(NEO)

1X(全称1XTechnologies),其前身为Halodi Robotics,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生产具有人类运动和行为能力的机器人的公司。总部位于挪威,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增加全球的人类劳动力,是业内首批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家庭场景的公司之一。2020年,1X对外发布轮式人形机器人EVE。EVE身高186cm,体重86kg,最大负载15kg,最大速度14.4km/h,不仅支持大语言模型交互和远程遥控,其续航时间也达到了6小时。该机器人推出后不久便获得了来自美国安保服务龙头公司ADT Security Services的140台人形机器人订单,助力1X成为全球首家实现商用的通用机器人厂家。

2024年9月,1X推出双足机器人NEO,NEO长5.41英尺,重66磅。步行速度为2.5英里/小时,跑步速度为7.5英里/小时。它的承载能力为44磅,运行时间为2—4小时。其手部有20个自由度,能举起超过自己体重两倍的70公斤的重量,可以携带最多20公斤重的物体。无论是在安全、物流、制造、操作机械等方面,还是处理复杂任务,NEO都能游刃有余地完成各项工业任务。同时,作为专为人类设计的机器人,NEO也能完成清洁、整理等我们不愿意做的各种家庭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NEO的身体结构利用了仿生设计和更灵活的组件——其身体采用类似人类肌肉组织的结构设计和非严格的液压系统,其铝芯上覆盖有一层软层,因此坚固之余也很有柔韧性,能够在人与人之间安全工作。目前,1X仍在加急组建NEO工厂,购置数控机床,预计2025年能够实现量产。

(10)Gallbot(G1)

Gallbot银河通用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致力于为全球提供通用机器人,在商业服务和家庭服务场景中为人类提供服务。银河通用创始人、CTO王鹤,出生于1992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后师从美国三院院士Leonidas J.Guibas教授,获得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学位,研究领域涵盖具身智能、三维视觉和机器人学。2021年回国后,王鹤便在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CFCS)担任助理教授及博士生导师,并创立了北大具身感知与交互实验室(EPIC Lab)。同时,他还担任着北大-银河通用具身智能联合实验室主任,以及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具身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2024年6月,银河通用机器人正式发布第一代人形机器人Galbot G1,该机器人配备173厘米身高和190厘米臂展,通过65厘米的身体升降功能,可实现0至240厘米的垂直工作范围。在执行机构上采用左手吸盘、右手夹爪的差异化配置,下肢则采用可折叠单腿配合轮式底盘的组合设计。这种结构在满足特定场景实用性的同时,也降低了机器人本体成本。目前,Galbot G1已掌握药品上架、零食取送、开柜子、开抽屉、晾衣服等泛化操作技能,可在无人值守的零售商超中完成盘点、补货、取货、打包等全流程工作。

在技术路线方面,银河通用机器人提出了通过仿真世界提供训练数据,并设计了三层级系统架构:硬件层包含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等基础部件;技能层由多个专门的小模型组成,负责实现自主建图、导航、物体抓取、开门、移动操作、挂衣服、叠衣服等具体操作;大模型层则承担任务规划职责,负责根据指令调用技能层的小模型,并根据执行结果规划下一步行动。这种分层架构使大模型负责低频调用,技能层执行高频快速操作,既保证了系统的精准性,又提高了响应速度。

(11)MenteeBot(Mentee)

Mentee Robotics成立于2021年底,是一家以色列公司,由业内大佬Amnon Shashua创立。2024年4月17日,Mentee Robotics展示了旗下首款人形机器人的原型Menteebot,其身高175cm,体重70kg,速度1.5米/秒,搬运重量25kg,40个自由度(DoF),能通过语音互动,Menteebot定位是一款“可以指导的个性化人工智能机器人”,具备与人类相似的平衡和控制能力。它能够奔跑、侧向行走,甚至转身,同时在举起重物时会自动调整步态以确保稳定。这一特性使得Menteebot在执行各种任务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Menteebot号称在所有操作层都接入了AI,是“可以被指导的”个性化AI机器人。Menteebot集成了代码、人工智能、运动和工程技术的端到端平台,并嵌入了人工智能大脑(LLM),实现了与世界的动态交互。它不仅能够完成从口头命令到复杂任务的完整端到端循环,包括导航、运动、场景理解、对象检测和定位、抓取以及自然语言理解,同时还具有出色的智能和自主性,堪称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结合的典范。

Menteebot的量产版预计将于2025年第一季度部署;Mentee Robotics并未指明其机器人将优先投入工业市场还是家庭场景。但Menteebot预计将分为家用版和商业版两个版本。家用版将专注于家务助手角色,而商业版则适用于执行体力劳动。尽管价格尚未公布,但预计其定位将远高于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消费级人工智能产品。

(12)Unitree(H1)

H1是中国杭州宇树科技于2023年12月首次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H1高1,805毫米(71英寸),重约47公斤(104磅),可承载高达30公斤(66磅)的有效载荷。由于髋关节、膝盖和脚踝的关节,它的每条腿都有五个自由度。肩部和肘部的关节使每只手臂总共有四个自由度。3月1日,宇树科技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发布了Unitree H1 3.0版本的最新视频,展示了其令人瞩目的最快奔跑速度3.3米/秒,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配备了两个Unitree M107大功率高密度关节电机,安装在机器人的膝部关节,提供最大360N.m的输出扭矩。

宇树科技自行开发的AI机器人算法,结合英伟达GPU(显示芯片)加速的机器人仿真平台,可以让H1自主学习高速奔跑、多种高动态舞蹈动作,还能够持续学习更多不同种类的动作。

(13)XPENG(Iron)

今年11月,中国小鹏汽车公司公布了其新研发的AI机器人XPENG Iron的实机演示视频。据悉,XPENG Iron遵循1:1类真人比例,身高178cm、体重70kg、全身主动自由度62个、手部可动自由度15个。Iron的“大脑”采用了小鹏汽车自研的图灵AI芯片,这颗芯片拥有高达3000T的算力,为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学习能力,使其能够像人一样进行思考、记忆,并自主控制手脚活动。此外,Iron还融合了小鹏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的技术积累,特别是其鹰眼视觉系统,实现了720°无死角的环境感知能力。结合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Iron在行走和避障方面展现出了类似汽车驾驶的精准与稳健,各项性能均优于该公司去年发布的首款人形机器人PX5。

在交互能力上,Iron也不逊色。小鹏天玑AIOS系统的加持,让机器人具备了流畅自由的对话能力,不仅能够进行复杂的语言理解,还能进行逻辑推理,进一步提升了其与人交互的自然度和亲和力。目前,Iron机器人已在小鹏汽车的广州工厂投入实训,主要参与小鹏P7+车型的生产流程。这一应用不仅验证了Iron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可靠性和效率,也为未来其在更多场景下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据小鹏汽车官方透露,Iron未来将主要聚焦于工厂自动化、门店服务等领域,旨在通过智能化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

(14)Sanctuary AI(Phoenix)

Sanctuary AI是一家位于加拿大的机器人公司,成立于2018年,最初由Geordie Rose、Suzanne Gildert、Olivia Norton和Ajay Agrawal创立,六年经营拥有约200名员工,均来自亚马逊、微软和软银机器人等公司。

Phoenix是Sanctuary AI开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继2023年5月发布第六代机器人之后,第七代机器人于2024年4月发布。Phoenix由先进且独特的人工智能系统Carbon来控制,身高1米7,重155磅,工作负载可以达到25公斤,并且能以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进行移动。拥有行业最领先的机器手,可与人类手的灵活性和精细操作相媲美。基于英伟达芯片,Carbon融合现代人工智能技术,将自然语言转化为现实世界的行动,具有可解释、可审查的推理能力,负责规划任务和运动计划,使得Phoenix能像人一样思考、行动,从而完成工作任务。

2023年3月,公司官宣与加拿大轮胎公司(CTC)合作,并在CTC完成了首个通用人形机器人商业部署,在CTC旗下商店进行的为期一周的试点;据该公司透露,这款机器人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110项与零售相关的任务,包括挑选、包装、清洁、标记、贴标签、折叠等。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