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争潜力有多强?人口不再是主要因素,强敌已不能打响冲突

老王的工匠铺聊武器 2024-08-22 08:47:09

在前面的节目中我多次跟大家聊到了战争话题,但大多只局限于战争的目的以及具体的装备技术层面,我还从来没跟大家聊到过战争潜力这方面的内容,那么今天就来用这个话题来聊一聊。

要说这个话题,有多少人会第一时间想到“人口”这个因素?我确实会想到,毕竟我国目前还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大国,达到14.1亿人,这个因素太基础了,一个国家要想成为世界级强国,基础条件就是要拥有足够的人口,那样才能组织发展工业和大规模现代农业所需要的大量人口,具体来说的话,我们看看当前世界各国的实力,那些排名靠前的国家,基本都是拥有过亿人口规模的国家。

这里可能会有些不同意见:欧洲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比如英法德,他们的人口都没有过亿。那这就要考虑到他们的殖民历史了,这些国家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可是从殖民地掳掠了大量适龄劳动力的,只是现在殖民主义被换了一层皮,他们不能再靠殖民地以及其包含的人口,来支撑工业体系和战略纵深了,所以这些老欧洲都出现了衰落迹象。当然,这只是他们衰落的原因之一。

对于我国来说,人口的确是一大优势,更别提我国的基础教育普及度高,居民文化素质普遍较高,这在战时就会展现出较强的组织度、组织能力以及生产能力,但是!我给大家泼一盆凉水,因为人口老龄化和少子化问题,这个优势我国可能做不到一直保持下去,所以要衡量我国的战争潜力,说实话人口因素只能算其中之一。

光是讲干巴巴的观点可能没多少人愿意听下去,那么我就用我国的战争史来举例吧。首先我想讲讲抗日战争的例子,我们知道历史书上都说日寇陷入中国战场的泥潭不能自拔,导致他们无法分摊兵力到太平洋战场上与美军争夺岛屿,这个历史事实是怎么做到的呢?

往简单了说,就是利用我们国土面积大,人口比日本多这两个优势,具体来说,就是侵华日军在当时只是占领了我国东北、华东、华北、华中以及东南沿海等地区的城市,但始终没有实现对中国农村地区的实际占领,要知道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是基础工业原材料以及粮食农作物的主要生产地,城市地区是不能生产这些的,只能进行加工和交易,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就是人口,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2023年末,我国的农村人口有4.77亿人,占比大约是33.84%。

如果是在抗日战争年代,虽然总人口会少很多,但农村人口的占比会更大,因为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我国的城镇化率仅为10.6%,抗日战争期间没有具体统计数据,但不会低于1949年的数据。

换句话说,抗日战争期间,日寇占领了我们的一些主要城市,但是广大农村地区的实际控制权,日本鬼子始终没能抢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控制了基础工业原材料和粮食生产,并保存了大量抗击侵略者的有生力量,为持久战战略,以及日后的战略大反攻打下了基础,从这个历史事实就可以看出,广袤的国土面积、巨量的人口以及复杂的地形,在防御性的反侵略战争中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这就是战争潜力之一。时间到现代,我们的人口总量大涨,城镇人口占比也是如此,但这方面的战争潜力我们依旧保存下来了,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每一个大国普遍具备的“底线思维”。

在冷战期间,美苏两国修建了大量防核设施,同时也在疯狂扩张核武库规模,形成了令世界不安的核军备竞赛。有些“文人墨客”将这一行为称为“疯狂”,要我说,这确实没错,但必须在前面加上“理智”,这是一种高度理智下的“疯狂”,原因就是对抗双方都不知道对方何时会对自己发动饱和核打击,这种条件下,最理智的做法就是扩张自己的核武库,并修建防核地堡,尽可能让本国人口、工业和农业体系在遭到核打击之后不会被彻底消灭,同时确保发动打击的一方会遭受程度不会低于自己的损失。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在美苏两大军事强国的“核恐吓”之下,要想继续挺直了腰杆当人,还真就得拿出战天斗地的精神以及科学的指导方法,综合权衡之下,我国开始了三线建设,将原本在沿海地区、东北地区以及大城市中的重要机关、工业设施、人口迁入三线地区和深山老林之中,并且向群众大量普及基础军事、医疗技能以及防核生化知识,“穿越必备三大神书”就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大量出版的。而这,就要提到我国的另一大战争潜力,也就是动员能力了。

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在咱们国家,平日里大家都骂内卷、骂贪官、骂贫富差距、骂社会不公,但真出大事的时候,我们仍旧可以看到大量“逆行者”挺身而出,他们当中不光有党员、军人以及专业人士,不少都是像你我这样的普通劳动者,没啥专业或者特殊技能,但都有一腔热血,一声“同志们!党和人民考验我们的时刻到了!”就是冲锋号,能出现这种现象,光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文化传承还有爱国主义教育,还是不够的。

因为科学上网的同志们都知道,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水平在世界范围内其实并不出色,跟大洋彼岸的美利坚相比,确实是差了不少,人家在电影里光明正大挥舞国旗、吹美军的牛皮,一点问题没有,我们的电影里出现这种情节,那某个圈子的有些生物就急了。但即便是这样,我国在组织大规模行动,比如救灾的时候,还是会出现这么一大批“逆行者”,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基层组织度。

相信大家对于重庆北碚区山火仍旧记忆犹新,不是因为山火这场灾害,而是因为在灾害面前,我们的人民展现出了超强的组织度和组织能力,在招募志愿者前往前线的时候,有人喊“我是党员”“我是退伍军人”,这一句句话不光是能振奋人心,更是展现出了一个事实,一旦出现战争、自然灾害、大规模传染病疫情,在中国,基层党组织的党员们会和军人们一起,第一波冲上前线。

这其实是我党我军一贯的工作要求,这就会起到非常好的带头作用,用心理学来解释,就是榜样示范、自我认同、动机激发、群体影响,以及皮格马利翁效应,定义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行为的期望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的现象。

有人带头,群体响应,事情就会好办很多,而且对于我国来说,最不缺的就是组织大量人员协同工作的经验,这在战争时期能够让后方的物资生产与运输效率拉满,有了这样的精气神,接下来,就要讲工业与基建水平了。

前面讲的这么多其实都是战争潜力的“软实力”部分,我们的工业能力、基建水平,就是“硬实力”。这方面我也不藏着掖着了,我国已经建立了涵盖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世界最大工业体系,我们现在看新能源汽车还有民用无人机出海攻城略地,其实这些都是依靠强大的工业体系做支撑才能做出此等成绩的。

具体到军事领域来说,我们可以在和平时期根据自身战略需求,建造足够数量的先进武器系统,同时也保证基础武器和弹药的生产、储存数量,能够满足任意规模军事行动的需要。而在战时条件下,我们的工业产能也能在此基础上扩大主力武器和弹药的生产规模,满足前线需要。

我们现在都很熟悉,人民海军造舰能力可以做到“一年一个法国海军”,而建造现代化军舰从来都不是造船一个行业的事,我们看到的都是最终在造船厂船坞内的整体建造阶段,看不到的还有电子系统、舰体材料、舰载武器系统等子系统的研发与生产,这涉及到化工、钢铁、电子、精密制造等多个工业门类,而我们在和平年代,在达成“一年一个法国海军”成就的同时,空军、陆军、火箭军、信息支援部队以及武警的升级工作也没耽误。

典型例子就是人民陆军的29个重型合成旅,建设信息化陆军部队的难度可一点都不比建设现代化海空军低,俄罗斯陆军说是要搞合成化,结果大家也看见了,如搞,一方面是没钱闹的,先进电子系统的研发生产以及列装成本都非常高,另一方面是他们现在的工业生产能力满足不了大规模生产以及列装先进陆战武器系统的需求,但我们可以。

再说运输这一块,截至去年底,我国铁路营业里程15.9万公里,其中高铁营业里程4.5万公里;全国公路里程543.6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8.36万公里;民用运输航空机场总数259个,千万人次及以上的运输机场数量达到38个。还有桥梁数量,总计107.93万座,其中就包括10239座堪称“工程奇观”的特大桥。

还有内河航道总里程达到12.82万公里,全国港口生产用码头泊位总数达到了22023个。说这些就是用数据跟大家表明一个观点,我国一旦有进行大规模兵力调度的需要,至少在境内,我们是有完善的交通基建来承担这一任务的。如果是针对海岛的兵力投送,我想最近我军与坦桑尼亚军队联合进行的“和平团结-2024”联合军演就是一个好例子。在这场军演中,我军运用运-20战略运输机、071型船坞登陆舰等多种装备和手段,向远在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投送了整建制的合成营部队,这个能力较之以前是有非常大的进步的。

最后还有经济因素,这也是衡量战争潜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这个问题本身非常复杂,我不是专业出身不好多讲,但我们的经济总量、外交现状、对外贸易依存度以及工业制造业占比,这些都是看得见的,国家会定期公布相关数据,这促使我相信,我们国家可以在战时经济状态下,如期达成战略目标,当然在前面讲到的硬实力面前,有能力把我国逼到这般地步的对手,现在并不想,也不能跟我们直接冲突,而那些小鱼小虾,又都没这个本事。

关于我国的战争潜力排名,我认为这种“排名”没有意义,因为我国发展军事力量的目的,不是为了争霸,不是为了压迫和剥削其他国家,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主权、利益以及贸易通道,这意思就是,不管别国的战争能力如何,只要威胁到了上述核心利益,我们都要做到战之必胜,时间?就让他们去决定吧!

0 阅读: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