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化考核,几乎让基层所有人陷入疲惫状态

公务缘 2024-09-10 10:29:14

反人类设计,这词儿听着挺逗的,其实就是说有些东西设计出来让人用着特不顺手,你都不知道设计者当初是不是脑子进水了。这种情况在生活中还挺常见的,比如那些让人头大的考核方式。

量化考核就是一个例子,啥事儿都得分,啥都得排名。你走到哪儿,几乎每个地方都在搞这种绩效考核。

它分两部分:一是基础的东西,像党建、经济、安全这些;二是特定的任务,比如今年得拆多少房子。然后呢,不管干了啥,最后都变成一串数字:甲95.2分,乙93.7分这样。

当然,量化考核不是没好处。它能避免偏见,让评价更客观。比如说,不再只是领导说了算,“我觉得这人不错,给个奖吧”。

而是明确告诉下面的人目标在哪儿,别把工作搞得一团糟。提拔干部时也更有说服力,不能老提拔成绩差的对吧?

但说实话,对基层来说,量化考核的坏处多过好处。竞争压力是能逼出人的潜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

但在体制内,这种考核常常让基层领导只盯着眼前利益,忽视了长远的。

为了完成上级的任务,他们可能会用些非常规手段,急功近利的做法。

举个例子,以前普鲁士国王想增加森林收入,结果管林业的官员就只想着怎么多砍树卖钱,忽略了森林的其他价值。

到最后,原本多样的森林变成了单一树种,生态被破坏,国王的收入反而减少了。这就是只看短期利益,不顾长期后果的结果。

只有当绩效指标真的能衡量出有价值的东西时,这样的量化才有意义。如果只是为了量化而量化,那最后基层就会充满形式主义。

过分强调数字,会导致很多奇葩行为出现,就像为了完成任务而凑数、造假那样。

所以我很好奇,这种考核方式会一直存在吗?它是真的在激励人,还是实际上在阻碍大家的工作热情?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