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丘明在《左传》中,对其笔下的人物、事件的叙写、评述,不像《春秋》那样有时“妄加曲笔”,一般是“如实以录”,褒贬自然体现。有时,还以“君子曰”、“君子谓”的叙述方法,适时予以明确的评论,阐发个人的认识理解。
《左传》中出现的数以百计的各色人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君子”和“小人”,或者说是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
对于这两大类人物,《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没有盲目对待,更没有不管不顾地为一切统治阶层的人物涂脂抹粉。
左丘明(画像)
左丘明所称赞的“君子”类人物,主要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卫文公等这些建立了霸业,施德政、行礼仪的国君,或者是像赵衰、管仲、范宣子、子产等良弼贤臣,以及那些掌管国政取得了突出成绩的士卿大夫。
对于那些横征暴敛,不顾民众死活;骄奢淫逸,刚弼自用;甚至失位弃国,身亡族绝等之类的“君子”,左丘明给予了尖锐的批评。
如,对春秋时期卫国的第十八任国君卫懿公、第二十任国君卫文公两代国君的评介,《左传》的态度鲜明。
卫懿公骄奢淫逸,喜欢养鹤。他让鹤乘坐着漂亮的车子招摇过市,而且封赏给它们一定的“禄位”。
当狄人入侵时,卫国将士对卫懿公说,派你的鹤去迎击敌人吧,它们既有俸禄,又官居高位,“余焉能战?”结果,卫国军队面对狄人的进攻,国破身亡。
对于卫懿公的作为及结局,作者在字里行间,显然是持有否定、批评的态度。
卫文公继卫戴公,接掌卫国后,吸取了卫懿公的惨痛教训,勤俭持国,任用贤能,教化民众,发展经济,不断提升卫国实力。《左传》以卫文公时期的“元年,革车三十乘;季年,乃三百乘”的不凡业绩,肯定了卫文公这一励精图治的人物。
卫文公(剧照)
《左传》在评价历史人物时,不受传统思想所束缚,且能立足历史实际,从比较客观、全面的角度出发,把人心向背、国强民安、统治阶级内部的团结等作为自己的标准。
故而,那些被当代保守派视为不能恪守礼度的人物,《左传》往往给予肯定的评价。
如,郑国的执政子产为顺应“井田制”瓦解的既成事实,改革了郑国的田制,使“田有封洫,芦井有伍”。
郑国人对子产此举,先是埋怨不已,后来,他们却在肯定子产的所作所为的同时,产生了无人承继子产事业的深深的忧虑:“子产死,谁能嗣之?”
子产推行“丘赋(军赋制度)”、作“刑书(刑法条文)”时,遭到了保守派贵族叔向、浑罕的责难。但是,子产抱定“苟利社稷,死生以之”,“不能及子孙,无以救世也”的宗旨,毅然决然地坚持自己的行为主张。
子产去世后,《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孔子悲伤地流着眼泪说,子产可谓“古之遗爱也”!这既是孔子对子产的高度评价,也可以说是《左传》对子产的盖棺定论。
子产(画像)
《左传》对鲁国大夫臧文仲和秦穆公的理性认识,体现了左丘明辩证、全面地分析问题的史学观点。
臧文仲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认为是“死而不朽”的人物,但孔子认为,对照“礼”、“仁”的标准,臧文仲有“三不仁,三不知”。《左传》如实记载了孔子的有关言论,基本上同意孔子的看法。
不过,左丘明又在《左传》中说,臧文仲曾言之凿凿地劝说鲁僖公,让其接受了救灾备荒应依靠人的力量的道理(“鲁大旱,公欲焚无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
接着,《左传》肯定地指出:“是岁也,饥而不害。”显然,左丘明既没有把臧文仲看作“死而不朽”的人物,也没有完全倒向孔子的立场,而是对其予以全面、客观地评析、认定。
对秦穆公这一人物,《左传》基本上是肯定的。如,秦穆公执政时的秦国虽多次被晋国击败,但秦穆公从不气馁、退缩,而是用人不疑,“惧而修德”,“增修国政,重施于民”。
后来,秦穆公取得了对晋战争的胜利,创立了独霸西戎的辉煌业绩。
秦穆公(剧照)
但是,《左传》对秦穆公死后用活人殉葬这一事实,进行了猛烈地抨击。左丘明认为,“秦穆公之不为盟主也矣哉!”并预言,“秦之不复东征也”。
这说明,保留、沿用野蛮、残酷的社会制度,在左丘明看来,那是“大不道”的行为。
春秋时代,各诸侯国之间战事频仍,“爱国思想”已开始突破齐桓公提出的“尊王攘夷”的框框。
记载各国历史时,《左传》没有像《春秋》那样“据鲁、亲周、故殷”,而是比较客观地肯定了晋、楚、鲁、郑、宋等国的一些具有爱国思想的人物。
如,因楚军在“柏举之战”(吴、楚之间)中大败,楚昭王被迫出逃后,楚国大夫申包胥只身前往秦国求援。可是,秦哀公不愿意出兵。
为了得到秦国的救助,申包胥“立依于庭墙而哭,日夜不绝声,勺饮不入口七日”。秦哀公被申包胥的爱国之心感动了,“秦师乃出”。随之,楚军残部与秦军协同作战,逐退吴军,楚国得以复建。
又如,秦国派大军偷袭郑国的路途中,遇到了“市于周”的郑国商人弦高。
弦高得知自己的国家将受到攻击后,立即“以乘韦先,牛十二犒(秦)师”;并对秦军说,他们的国君听说秦军“出于弊邑”,特派他来犒劳大军。
弦高以牛犒劳秦军(画像)
与此同时,弦高派人回国,把这一消息告诉郑国国君,做好迎击来犯之敌的军事准备。
如此一来,秦军的偷袭计划失败,郑国因玄高的爱国行动避免了一场“劫难”。
就当时的社会制度来说,机智的爱国商人玄高属“小人”层级,位居“四民之末”(士、农、工、商),社会地位低下。
但是,左丘明认为,被统治者玄高自觉地做了好事,救护了自己的国家,就应该肯定他,乃至褒奖他!
再如,秦、晋“崤之战”时,晋国将军先轸的仆从勇士狼瞫被其不公正地黜退后,狼瞫为之愤愤不已,他的同伴劝以死明志。
狼瞫冷静地想了想后,正气凛然地说道:“周王室的史书上说,如果凭借勇敢而犯上作乱,那是会进不了太庙的。再说,’死而不义,非勇也。’”
之后不久,狼瞫择机率领他的部属冲击秦军,战死疆场。晋军趁秦军因狼瞫袭扰而混乱之际,发起进攻,大败秦军。
狼瞫率领部属冲击秦军(画像)
对于“小人”之列的勇士狼瞫的这一英勇壮举,左丘明大加赞扬,认为他“怒不作乱,而以从师”,堪称君子!
对于那些因个人仇怨而不顾大局,导致丧师辱国的人,《左传》则予以无情地谴责。
郑、宋“大棘之战”前,统帅华元杀羊犒赏即将冲锋陷阵的将士,但他的车夫羊斟没能吃到羊肉、喝到羊汤。
战斗打响后,心怀不满地羊斟对车上的华元说:“之前吃羊肉的事,由你作主;现今,驾车前进的事,就该我来做主了。”
于是,羊斟一抖缰绳,驾车冲进了郑军的阵营。结果,华元被俘,宋军大败。
为此,《左传》这样定论华元的车夫羊斟:不算个人!因为个人的私怨而导致作战失败,祸及百姓,这种恶行应当受到严惩!(“君子谓羊斟非人也,以其私憾败殄民,于是刑孰大焉。”——《左传》)
华元与羊斟(画作)
当然,作者所赞颂的爱国思想和爱国行为是相对狭隘的,是以忠君思想为基础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能以爱国思想来评价人物,肯定了一些中下层人民群众,不能不说是《左传》的进步观点之一。
上述,是对左丘明之《左传》比较全面客观地、不厚此薄彼地评析历史人物的一点浅见。
主要参考文献:《左传》、《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