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重,字圣任,眉州彭山人,北宋大观三年,唐重凭借其才学,一举高中进士,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当金人挥师攻打汴京之际,朝中大臣纷纷献策。唐重审时度势,主张斩杀误国的大臣童贯,以缓和敌军的攻势,为国家争取喘息之机。在战和之争中,唐重秉持正义,站出来请求朝廷进行辩论,以明辨是非。
面对王孝迪的严令搜刮民脂民膏,唐重坚决反对,认为此举无异于自毁长城,加剧民不聊生。他力主斩杀祸国殃民的蔡京父子,以正朝纲,振作人心。唐重还倡导用人之道,认为应先补充外地官员,以充实地方治理,但这一主张遭到了宰相的强烈反对。由于唐重的直言进谏,触怒了当权者,最终被贬至同州。
北宋末年,国运衰微,风雨飘摇。唐重在同州任职期间,眼见国家危在旦夕,心中忧虑万分。他深知关中地区的重要性,于是三次上疏大元帅府,即当时的康王赵构,恳请早日抵达关中,以顺应民心和军心。在疏文中,唐重提出了三条策略,却如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任何回应。
当金军攻陷晋、绛二州,兵锋直指同州时,唐重深知同州兵力薄弱,难以抵挡金军的强势进攻。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唐重打开城门,让百姓逃生,以免无辜百姓遭受战火的荼毒。他自己则仅率数百残兵坚守城池。金军见同州城门大开,唐重却坚守不退,疑其设有伏兵,不敢贸然进攻,遂退兵而去。事后,唐重被晋升为天章阁待制。
在北宋都城被围攻时,陕西宣抚使范致虚曾率领五路军马前往京城勤王,唐重致书范致虚,提出了自己的战略建议。他主张应当联合秦蜀地区的军事力量,共同护卫王室,稳固国家的根基。但遗憾的是,范致虚在随后的战斗中战败,五路军马损失惨重,唐重的良策未能得到实施。
唐重派遣人员,将京城的情况通报给各地,同时发出檄令,要求川、秦十路的帅臣准备礼仪,迎接被金军俘虏的徽、钦二帝归来。不久,宋高宗赵构在南京(今江苏南京)即位,建立了南宋政权,开始了抗金和恢复国土的斗争。唐重在这一新形势下,再次上疏朝廷,详细论述了当前国家面临的四件紧急事务和五项严重的忧患。
京兆府无统帅,刘岑推荐了唐重,于是唐重以天章阁直学士的身份管理京兆府,不久又兼任京兆府路经略制置使。他又六次上疏,都请求皇帝亲临关中。这些奏章上了七八次,朝廷还没有做出决定。唐重又请求节制五路兵马,但都没有得到回复。
在南宋与金国的激烈交战中,金将娄宿率军渡过黄河,攻陷了韩城县。此时,永兴军京兆府的剩余兵力已经被经制使钱盖调往皇帝所在的地区,以加强皇城的防御。面对金兵的围攻,京兆府的守军数量不足千人,但他们依然坚守城池,抗争了十多个日夜,期待着外援的到来。
然而,外援迟迟不至,城内的形势愈发危急。在这紧要关头,经制副使傅亮却带领几百名精锐部队,夺门而出,向金军投降,导致京兆府的防御瞬间崩溃,城池随之陷落。在这场生死存亡的战斗中,唐重带领仅剩的一百名亲兵,进行了最后的血战。
在激烈的战斗中,唐重的部下和诸将见形势危急,纷纷劝他撤离,以保全身躯,但唐重坚定地回答:“为国捐躯是我的职责。”他拒绝了撤离的提议,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最后。在战斗的混乱中,唐重的部队最终溃散,而他本人也在这场战斗中不幸中箭身亡,以身殉国。
唐重的战死,令朝廷上下为之震动。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忠诚,追赠唐重为资政殿学士。后来,为了纪念他的忠烈事迹,又追谥他为“恭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