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在这世界上可没意思,可难受。”
这句悲观的话来自于一个12岁女孩的口中。
她连续7天没有进食,好不容易吃进去的食物很快就会吐出来,严重的失眠,整夜不睡觉。
家人认为孩子只是得了胃病而已,但医生检查完后告诉他们:孩子不是胃病,而是中度焦虑和重度抑郁。
女孩和奶奶住在一起,妈妈很早就去世了,爸爸组建了新家庭,又忙于工作,很少陪伴她。
无人倾诉的成长环境,无处安放的负面情绪,让女孩的心生病了。
女孩爸爸请了假,陪孩子做治疗,一起吃饭,一起玩跷跷板,短短几天,女孩便开始好好吃饭了,脸上也有了笑容。
但爸爸不能一直请假啊,在他要回去上班的那一天,女孩又重新陷入到低落的情绪里。
家庭,不只是让孩子衣食无忧的栖身之地,还要持续为孩子提供情感支持,做孩子情绪的容器。
我经常听老一辈人感叹,他们那个时候也没有精力关注孩子心理健不健康,情绪好不好,也没见谁家孩子抑郁了。
这是因为我们小时候有大把的自由玩耍时间,有形影不离的朋友,所有的不愉快都能被大自然和朋友消解了。
而现在的孩子,绝大部分时间被学习占据了,剩下的小部分时间又被课外班占用了。
他们没有机会接触大自然,没有机会与伙伴们玩耍,与父母之间的对话除了作业就是学习。
孩子找不到情绪的出口,只能向内憋着,心就会生病。
人这一生,不可能一直都是快乐无忧的,孩子再小,也会有烦恼、忧愁、伤心、生气、失落、焦虑。
有些苦,是父母可以替孩子挡掉的,比如物质匮乏之苦。
有些苦,需要孩子自己去化解,比如情绪之苦。
只有找到情绪出口,学会自我安抚,孩子才能获得足够多的快乐,做一个幸福的人。
那么,孩子该如何找到情绪出口呢?父母又该做些什么呢?
01
允许孩子尝试
可以疏导情绪的各种方式
在传统故事《大禹治水》里,大禹的父亲之所以治水失败,是因为他一直在用堵的方式来治水。
不管堤坝筑得有多高,洪水都会涨得更高,冲垮堤坝。
大禹则采用了疏通的方式来治水,挖开一道道水渠,将洪水分散成一条条河流,最终汇入大海,归于平静。
情绪就如同治水一样,宜疏不宜堵。
下面这几个疏导情绪洪水的方法,建议在孩子2岁以后就经常说给他听,带着他做,手把手的教会孩子如何给负面情绪找到出口:
当你生气愤怒的时候,可以做的是:
1、跺脚,使劲儿剁,剁出声响来
怒气就会从你的胸脯里往下窜,一直窜到脚底板,然后冒出来,顺着瓷砖的缝隙爬到窗户上。
我们只要把窗户打开,怒气就跑出去了,变成一股风。
(如果哪天和孩子走在路上,有风吹过来,我们就抬起头来找一找,看是从谁家窗户缝里跑出来的怒气,再讨论讨论,是什么事情惹得这个人生气了)。
2、打抱枕,双手握成拳头,使劲儿打抱枕
怒气就会被砸进抱枕里,抱枕里的棉花会把怒气团团包围住,打完抱枕,你会舒服很多。
(如果可以,就真的在抱枕上写一句话:生气时候打抱枕)
3、跑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大喊两声“我好生气!”
但是请不要反锁门哦,因为我还在你门口等着呢,等你没那么生气了,我再进门和你聊聊。
4、深呼吸,大口的吸一口气,再大口的呼出去
还记得么,咱们看过的那个情绪绘本里,喷火龙生气的时候是会喷气的。
我们得大口大口的把它喷出来的气呼出去,它就不会在身体里乱窜了。
当你伤心难过的时候,可以做的是:
1、放声哭出来,哭多久都可以
或许很多人都告诉你不能哭,哭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在咱们家,哭是可以的,伤心难过的情绪会跟着眼泪一起流出来。
哭泣不是懦弱,更不是矫情,它是一种珍贵的感受,让你的心保持柔软。
2、画画,把不开心的事情画出来
如果你觉得很难过,又暂时不想告诉我们,那就画画吧。
把那些不开心的事情画进你的画里,涂上颜色,留在纸上。
3、发呆,最好抱着你心爱的玩具
你可以在沙发上、角落里、床上,任何一个你觉得舒服的地方发呆,就静静地坐着,一动不动。
4、来找我聊天,我可以当你的树洞
随时随地,如果你需要的话,我愿意听你说说那些不愉快的事情,糟糕的经历,说出来,你的心就宽敞了。
5、抚摸自己的手背,或者胳膊,慢慢的,轻轻的
如果你难过的时候,我们恰好不在你身边,不能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那你可以轻轻的、慢慢的,用右手抚摸你的左手背或者胳膊。
你是你身体的主人,也是你大脑的指挥官,你的抚摸会让身体和大脑感受到温暖,它们就不那么难过了。
02
阻止孩子使用
错误的方式宣泄情绪
大部分孩子都会本能的使用打人、骂人、摔东西等激烈手段来发泄情绪,就像一头失控的小狮子。
作为孩子的心灵导师,我们需要坚定且有耐心的告诉孩子,下面这些方式虽然很解气,但不能用:
1、伤害自己
比如打自己、咬自己、我们的身体很宝贵,要好好照顾才行。
2、伤害别人
比如打人、咬人,我们在发怒的时候会失去分寸,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3、摔砸东西
如果这些东西有生命,他们一定很委屈,再说摔坏了,我们还得再买,得不偿失啊。
这些情绪规则,需要在孩子平和的时候说出来,孩子会听,但一定不会马上做到。
失控的时候,还是会本能的使用激烈方式。
我们可以走过去紧紧抱着他,或者蹲下来,紧紧抓着孩子的双手,身体语言会让孩子停止激烈的宣泄。
父母坚定的拥抱、关注的眼神就像包容性极强的大海,再湍急的河流流进大海里都会归于平静。
孩子成年之前,如果能在父母的帮助下,给自己的情绪找到一个或者多个出口,将是一件受益终身的事情。
这些情绪出口处,会吹进轻柔的微风,照进温暖的阳光,让孩子重获快乐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