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仰是我国沿海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据说全世界各地有妈祖庙近5000座,妈祖信徒达两亿人之多。湄洲岛作为妈祖的生地和祖庭所在地,每年都吸引了海内外无数的信徒前来朝拜,尤其是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延辰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朝拜活动更是況空前。妈祖祭典于2009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是中国首个世界级信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洲岛也因而被为“东方麦加”。
湄洲岛位于福建田市东南42公里处,距离大陆仅为1.82海里,因为形似娥眉而得名。洲岛没有桥梁连接大陆,上岛必须乘坐轮船。
妈祖祭典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和九月初九举行,分为春祭妈祖和秋祭妈祖两次祭典。最早的妈祖祭典,是指历代地方官员和湄洲妈祖祖庙在特定日期举行的祭祀妈祖的一种盛大礼仪规范。自宋代之后,妈祖祭奠的主要表现形式可分为庙祭、郊祭、海祭、舟祭、家祭五种。
妈祖祭典后来被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因而民间对妈祖的信仰愈加固定,“海神”的地位愈加牢固。 千年来,在莆田民间保留了不少有关妈祖的民俗,反映了妈祖信仰的具体特点。其信奉礼俗及妈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渐被民间吸收,形成许多俗例。
妈祖传说是妈祖信俗有机组成部分,妈祖信仰传播重要文化载体,集中体现妈祖立德、行善、大爱精神。 已单独入选福建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文学类项目。和其他民间神灵的传说一样,妈祖的传说定型要晚于妈祖信仰产生的时间。真正记载妈祖灵异事迹的书大约在明朝晚期才成型,而其关键则为明政府多次、大规模的海外活动。
在古代航行条件落后的情况下,《妈祖传说》给航海人以精神力量,鼓舞着人们战胜恶劣的自然条件。从宋、元、明、清各个时代,文人笔记、地方史册都记载了大量的妈祖传说。
有人说有海的地方就有妈祖庙,这话说得夸张了一点,但也道出了妈祖信仰传播的广泛,尤其是在台湾,每个县市都有妈祖庙,经久不衰。妈祖也从一开始的渔民保护神,继而演变成为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保护神,例如福建长汀古汀州,虽然不临海,但因为汀江水路运输的缘故,也建有规模很大的天后宫。如今妈祖的信徒与日俱增,听说妈祖很灵验,不少人为生孩子都会专程赶去朝拜,难怪湄洲岛妈祖庭变得如此热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