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不逢时,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在一战中的表现

明哲玩转武器 2024-10-29 11:55:03

战术思想如果不对路,武器性能再强,也难以发挥出相应的威力。这就是法国的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面临的现实情况。

作为现代火炮的鼻祖,M1897是20世纪初,同级别中性能最好的野战炮,但在与德国火炮的对抗中,它的表现却是一言难尽。

在M1897正式定型的前一年,德国人也服役了自己的新锐野战炮,FK 96 型77毫米野战炮。这炮和M1897相比,那就差的远了。FK 96还是一门没有采用反后坐装置的架退炮,射速最多只能达到每分钟两发。

FK 96 型77毫米野战炮

而法国的M1897,可以轻松达到每分钟20发以上,可以说两者根本不是同一个水平线上的对手。FK 96不仅在射速上全面落后,射程和威力也逊色于M1897。唯一的优势就是轻一些。FK 96 的重量还不到一吨,而M1897有1140公斤。

两种火炮的第一次当面比试,不是帝国主义之间的狗咬狗,而是将战火烧到了已经腐朽不堪,摇摇欲坠的满清头上。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法国陆军携带了8门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同时出现在战场上的还有德国人的FK 96 型77毫米野战炮。

在作战中,凭借着高射速,法军的一个4门制的75毫米野战炮连,可以在一分钟内,轻松发射60发以上的炮弹。而德军的一个6门制炮兵连,连每分钟15发都做不到。

法军速射火炮的性能,使参战的各国陆军大受震撼,于是开始纷纷效仿法国,将架退炮升级为带助退复进机的管退炮。

德国人也不例外,他们发现自己刚装备没两年的新锐野战炮,一下子成了过时产品,便开始抓紧升级火炮,经过5年的努力,终于把架退式FK 96升级成了管退式的FK 96 nA

FK 96 nA

FK 96 n.A和M1897都是管退炮。虽然代差没了,但M1897的性能还是更强一些,FK 96nA 的射速只有每分钟10发,还是赶不上M1897。

法军对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的性能非常自信,甚至形成了“速射炮万能论”学派。他们非常喜爱这款炮,亲切地称它为“75小姐”。

“速射炮万能论”学派的观点相当激进。他们觉得有了“75小姐”,无论是防御还是进攻中,法国军队都能占据绝对优势。

在防御战中,只需要少量炮兵,用“75小姐”的高射速,发射密集的榴霰弹雨,便能轻而易举的打垮敌人的攻势。在进攻时,“M1897”可以迅速向敌方阵地倾泻大量炮弹,在瓦解敌军士气的同时,还能压制主对方火炮。

接着,炮兵就可以推着一吨多重的“75小姐”,跟在冲锋士兵后面,清扫敌人的阵地。速射野战炮在日俄战争中的表现,进一坚定了法军自己的“速射炮万能论”。

M1902型76毫米野战炮

战争前,俄军刚刚接收了一些M1902型76毫米野战炮,这是俄国引进法国火炮技术,生产的第一种管退式野战炮。

俄军炮兵依靠少量的M1902,就可以和数倍的日本架退炮进行抗衡。在防御战中,俄军野战炮发射的榴霰弹,给发起决死冲锋的日军士兵,造成了巨大的杀伤。

日本的三一式架退炮

法军对“速射炮万能论”的迷信,让他们觉得“75小姐”就是战胜对手的最佳也是唯一答案。最终在一战爆发的前几年,法军将野战部队中的其他火炮全部退役,只保留了M1897型75毫米野战炮,一种武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此时距M1897的服役,已经过去了17年,在武器发展日新月异的年代,还是没有出现一款性能上,能和“75小姐”相提并论的野战炮。此时法国的野战炮兵的全部家当,也只剩下他们最为信赖的4000多门M1897。

在一战初期的运动战中,“75小姐”的表现确实不负盛名。1914年8月的一场战斗中,两个法军炮兵连在3200米的距离上,仅用几分钟就摧毁了18门德军的77毫米野战炮。他们不仅杀伤了大部分炮手,还击毙了大量拉火炮的骡马。

在阵地防御战中,水冷式重机枪可以持续发射大量的子弹,杀伤进攻的敌人。如果要比发射弹丸的效率,使用榴霰弹的野战炮,其实更高,一挺重机枪的射速也就是每分钟600发左右。

一发75毫米的榴霰弹中,包含了将近300颗弹丸,只简单计算弹丸数量的话,一门“75小姐”,一分钟可以发射20发炮弹。300乘以20等于6000。一门野战炮发射弹丸的速度是重机枪的10倍。

水冷式重机枪

射速太快,也会带来炮弹消耗太多的困扰。战前,法国人储备了500万发75毫米炮弹,按照法国人的设想,如果一个月消耗10万发炮弹,500万发足够法军打四年。

等到战争爆发后,法军实际消耗的炮弹数,远远超过了战前的设想,第一个月就消耗了库存的一半,到1914年10月,500万发炮弹就消耗殆尽

被迫之下,法国只好加快炮弹的生产,除了大型兵工厂之外,很多小型手工作坊也加入了生产队伍,由于男人都上了战场,妇女也加入到了军工生产的行列中。

战前,75毫米炮弹每日的产量约为1万发,1914年12月,炮弹产量增加到了每日32000发,一个月后,产量再次翻倍,来到了63000发。整个战争期间,M1897的炮弹总产量,超过了2亿发。

因为简化了生产工艺,加上小作坊的粗放式管理,炮弹质量急剧下降,导致战场上频繁出现火炮炸膛事故。法国人紧急优化生产工艺,加强管理后,炮弹质量才逐渐恢复,但仍未达到战前水平。

一战是一场火力与机动严重不对等的战争。面对机枪和火炮的巨大杀伤能力,传统的士兵冲锋战术,变成了一场毫无意义的送人头。

火力强大,机动性却未能同步提升,交战双方在狭长的战线上陷入了僵局。堑壕战,成为了战场上的主要形态。战争进入堑壕战后,“75小姐”的攻击力大打折扣,榴霰弹对隐藏在堑壕内的敌人,杀伤能力大幅下降。

战场上到处是炮击留下的弹坑,法军原来设想的,让炮兵推着一吨出头的“75小姐”,跟着士兵向前推进,也变成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更糟的是,德军在意识到自己的77毫米野战炮,无法和M1897抗衡之后。迅速为自己的师属炮兵,配属了105毫米榴弹炮。

德军的105毫米榴弹炮射程更远,发射的炮弹也不同。“75小姐”的主力炮弹是榴霰弹,而德军的105毫米榴弹炮发射的是填充大量炸药的高爆榴弹,爆炸威力更强。

10.5 cm leFH 16

榴弹炮仰角大,使用可调发射药的分装弹,弹道灵活,可以布置在“75小姐”打不到的反斜面上。从理论射程看,“75小姐”也能打8500米远,其实并不比德国炮差多少。但它最大仰角只有18度,发射的是固定发射药的“定装弹”。

法军给其赋予的战术任务,是以平射方式,打击视距内的目标,和德军的大口径榴弹炮对战时,相当吃亏,很容易处于挨打不能还手的境地。

法国人也没闲着,他们为提升“75小姐”的作战能力,也做出了很多努力。随着战争的进行,榴霰弹在堑壕战中的威力越来越差,"75小姐"也逐步使用高爆榴弹替代了原本的榴霰弹。

安装M1897的圣莎蒙坦克

1917年,法军为M1897装备了一种重量为6.2公斤的榴弹,这种榴弹内部填充了680克炸药。前线的炮兵,土法上马,将火炮推上提前构筑的斜坡上,增加仰角以获得更大射程。这样一来,M1897的射程就能和德军榴弹炮相抗衡了。不过,这种方法很繁琐,会延长火炮的射击准备时间。

射程上来了,炮弹的威力还是跟不上。75毫米的榴弹在破坏堑壕和铁丝网等防御工事时,远不如大口径炮弹。

老式榴弹炮

没办法,法国人只好将战前看不上的,大口径老式榴弹炮,请了出来。有的改装成了管退炮,有的就原封不动,搬上战场。

站前的法军,自己虽然没装备多少远程重型火炮,但他们的火炮工业很发达。很多国家都找法国定制开发火炮。

比如,沙俄从法国的施耐德公司订购了M1910型152毫米榴弹炮。法国人在这款炮的基础上,改装出了M1917型155毫米榴弹炮,并投入部队服役。

M1917型155毫米榴弹炮

新式大口径榴弹炮批量服役后,法国炮兵终于有了和德军炮兵一较高下的能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M1897被开发出了很多新用途。比如,它被用作坦克炮,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圣沙蒙坦克。75毫米的野战炮让它成为当时火力最强的坦克。

还有一种更有趣的用法是高射炮。当时,各国对飞机的参战,还没有做好准备,都没有提前开发专门打飞机的高射炮。

为了打天上的飞机,大家各显神通,纷纷拿出自己的应对办法。M1897因为炮口初速高,成了现有武器中最适合对付飞机的选择。同样装备了M1897的美国远征军,将火炮架在卡车上。把炮口抬到最高,专门用来对付天上的飞机。

可惜的是,现在很难查到这种方法的具体效果,不知道到底打下了多少飞机。在缺乏专业对空瞄准设备的情况下,仰角再大,估计也很难命中。

M1897

尽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一言难尽,但这并不能让“75小姐”自己来背锅,最大的锅,还是要甩给战前法军激进的“速射炮万能论”。

在同类武器中,M1897性能上虽然具备领先优势,但也不应该指望仅仅依靠它一个,包打天下。

一战后,各国并没有因为它的表现将其完全放弃,凭借着不落伍的性能,“75小姐”继续牢牢占据着各国火炮的主力位置,直到30年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M1897仍然具备不错的竞争力。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