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菠萝看事儿
编辑| 菠萝看事儿
——【·前言·】——
“这是哪里来的大款?”司机脑海里估计第一时间是蹦出这个想法。
1992年,任正非去美国考察期间,叫了一辆出租车,路程并不远远,等到下车的时候,为什么会出手阔绰的给了一个出租车司机100美元?
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也说过:“我们的竞争优势在于我们的学习能力,而不是我们的知识。”
1992年,任正非带领郑宝用等高层人员,去美国考察学习,据传闻当时带了足足有5万美金。
在1992年,五万美金是什么概念?根据当时的汇率,1美元约等于5.5149人民币。
五万美金约等于27.5745万人民币,这么一算当时可以将近可以买200套北京上海房子了。
1992年,任正非在美国先后去了多个地方进行考察,在波士顿考察了CP公司,这是一家生产电源的公司。
顺便还参观了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非常不凑巧的是参观两个学校的时候正好下雨了,但大家还是坚持参观完。
在纽约参观了中央公园和自然博物馆,在达拉斯考察了德克萨斯仪器公司(TI)。
在拉斯维加斯,参加了世界消费电子展(CES),在硅谷参观了NS国家半导体公司,这是一家做交换芯片的公司。
期间还发生了不少小插曲,在美国,任正非一行人吃不惯美国简单的饮食。在纽约时,他们吃了几顿玉米糊,虽然觉得香,总体上还是对美国的饮食不太适应。
任正非希望通过考察了解美国在通信技术、电源技术等方面的前沿发展,寻找技术突破和创新的灵感。同时,他也想学习美国公司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改进华为的管理流程。
希望通过考察了解全球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开拓华为的行业视野,并借此机会寻找潜在的合作伙伴。
任正非认为,“中国人不出去看一看,闭门造车不仅不可能赶上别人,而且可能从时代的列车上摔下来。”他希望通过亲身体验美国的创新氛围和文化,激发华为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奋斗精神。
在1992年任正非赴美考察期间,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当时,任正非一行人在美国打车时,由于没有带零钱,一出手就是100美元。
出租车司机看到他们直接拿出100美元,眼神中流露出一些奇怪的神情,当时在美国人眼里,我们国人的消费水平应该还很低,这个举动估计打破了司机的认知。
“美国人踏踏实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任正非曾经回忆这次出行而说道。
“华为茫然中选择了通信领域是不幸的。这种不幸在于,所有行业中实业是最难做的,在所有实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最艰难的;这种不幸还在于,面对这样的挑战,华为既没有背景可以依靠,也不拥有任何资源,因此华为人注定要为此操劳终生,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泪水。”
1992年,华为资金紧张,任正非说了上面这么一番话。当时工资发放困难,员工的工资已经拖了好几个月没有发,部分员工甚至打退堂鼓。
有一次,华为收到了一笔50万元的货款,这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就像天降甘霖,面对僧多粥少的局面,这笔钱仍然显得杯水车薪。
华为在1992年将全部资金投入到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研发中,由于货款回收慢,现金流出现严重问题。
任正非在C&C08数字程控交换机动员大会上讲出了“失败了我只有跳楼”的重话。
资金状况虽然如此,任正非关注员工成长,愿意给员工花钱,1992年后决定定期安排员工出国学习。
“华为在过去几年中确实做得非常好,不仅在中国国内,也在全球为自己建立了强大的市场地位,华为在未来一直会作为我们强大的竞争对手存在。” 爱立信公司总裁兼CEO思文凯对华为的崛起表示了尊敬。
1995年,华为再次赴美学习,人员还是任正非,郑宝用等华为的高层管理人员,在参观AT&T时,华为的考察团被其网管中心控制室所震撼。
他们看到一面由七十五块屏幕组成的影像墙,每隔五分钟显示AT&T全球通信网络运行状况,监督信息巨流的吞吐,检查网络的运作是否正常。
这次学习让他对IBM印象深刻,对IBM的管理模型十分欣赏,这为华为后来与IBM合作进行管理变革奠定了基础。
1996年,华为无线业务部的负责人陈朝晖、交换业务部的张云飞、总体办的陈青等四人随华南通信电子考察团赴美。
参加了美国达拉斯96 Supercomm通信电子展览会,并考察了两家著名的美国通信电子公司——德州仪器及高通。
1998年华为还派遣了包括中研部总裁助理刘平、中研部基础研究部(芯片部门)的总监叶青、华为电气研发部的总监金海明和华为香港公司的总监莫军等人在内的技术骨干到美国公司工作或学习一段时间,带队的是郑宝用。
刘平在美国工作期间,通过同学介绍认识了一些在美国相关公司工作的工程师,并通过互联网在硅谷中国工程师协会、交通大学校友会等华人组织上发帖子,四处介绍华为公司,寻求可能的技术合作。
刘平发现当时在美国宽带接入ADSL技术正热门,于是给中研部领导发了关于宽带接入ADSL的报告,但遭到批评,因为公司的工程师对ADSL的了解已经很多。
他最终与一家做Crossbar芯片的公司达成合作,回国后在北研所成立了一个技术攻关小组,专门研究用Crossbar技术来实现高速内部总线。
刘平等人在美国参观了很多软件开发公司,对美国公司宽松的开发环境和科学的开发管理流程印象深刻。
他们看到上班时间有人打乒乓球,有人在公司提供的热水池中泡着。
刘平等人参观对华为公司后来开启的研发改革很有触动,华为也引入了先进的项目管理工具,实现了研发流程、研发工作在网络上进行管理。
在2000年,华为再次赴美学习,开了一个工作会议,消化访问的笔记,整理出一厚叠简报准备带回国内传达。
当时第一批公派出国的华为员工,因为外汇管制在麦当劳都刷不出卡,一日三餐啃着单调的垃圾食品。
华为团队参观了贝尔实验室,并与贝尔实验室的曾院士共进了午餐。同年,华为开始进入欧美和亚太市场,当年在瑞典建立研发中心,次年在美国建立了4个研发中心。
2002年,华为获得法国第二大固网运营商LDCOM的全国骨干光传输网络合同,与法国阿尔斯通合作,拿到捷克的一个城域网项目。
这些合作项目使华为有机会深入了解欧洲市场的技术需求和标准,促进了华为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学习。
2004年,华为与荷兰运营商合作,首次进入欧洲电信运营商市场,这次合作进一步推动了华为在欧洲市场的拓展。
2005年,华为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首次超过国内市场,占公司整体销售收入的58%。为了更好地开拓海外市场,华为对全球市场进行网格式管理,将全球市场划分为多个片区,各片区的人员配备齐全。
2016年,华为宣布2000名高级研发人员和专家将奔赴到欧洲、东南亚、中东、美洲、非洲等全球角落,配合一线的市场团队挖掘市场。
华为通过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体系,逐步实现了业务流程的标准化,集成产品开发通过跨部门协作,缩短了产品开发周期,持续有效增长,帮助华为更好地管理财务和资源。
华为还聘请了德国HAY公司做人力资源顾问,建立起国际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开放、妥协、灰度”这是华为文化的精髓之一,任正非认为,开放是华为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他说“封闭会导致落后,华为要学习开放和包容。”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为的?
文章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及时联系删除。
告许我27万怎么在北京上海买200套房子,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