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美

绿色的微笑 2024-08-14 02:08:46

每当读张爱玲的文章,心中便会掠过一丝最真的共鸣。“因为相知,所以懂得;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有些人一直没机会见,等有机会见了,却又犹豫了,相见不如不见"。读这些话,心灵深处某个地方,也很小资地应和着。没有经过钟鸣鼎食,没落大家余晖浸染的人,是写不出这般精致深邃的话来。张爱玲过早地感受到了亲情的淡漠,爱情的破碎,家族的算计,世俗的可讽,幼小的心灵早早地感受到彻骨的苍凉。命里注定她是孤独的。有篇文章中说:张爱玲在大洋彼岸过了1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10年中,即使她的助手,也要通过纸条与她往来。有台湾记者终于访到她,拾她扔的垃圾和穿坏的丝袜。她得知,第二天就搬家走了,她的家也好搬,只是一只箱子,其他的,都是纸袋子。她死时,四壁皆空,只有她自己。人们不能确定她到底死于几时几分,只有她自己明白。所有凡尘的热闹,与她无关。然而,她用冷艳的笔触,萎谢了40年代整个上海的浮华。一个人的灵魂,原来可以清幽美丽到这种地步。如此绝美的孤独,散发着让人迷醉的光芒。不得不为之动容。

我的一位小学老师,是上海人。他曾用带有上海腔调的普通话教我们字词句。一直不明白,当年他为何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教书,一教就是几十年。 他性格温和,平易近人。深受学生的喜爱。退休后回到了上海,如今七十多岁了。前年我一同学出差到上海看望了他。回来后告诉我一个令人难以置信又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同学说,老师七十岁时学习书法,专门练小楷。他去时正用小楷抄写《毛泽东选集》呢!已经是第二卷了。隽永清丽的小楷散发出阵阵墨香。同学喟叹道:一辈子在外地,回到上海儿孙绕膝,不去享受天伦之乐,做这种无用之事。手上都磨出了茧子,身体也每况愈下。我说,老师和学生打了一辈子交道,退休后又回到”陌生“的地方。很多的思想和情感体验得不到共鸣,不能被他人所理解。那是一种无以诉说的孤独,谁能理解他的孤独?唯有那支笔吧。是啊!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一天从早到晚端端正正地坐在那里,安静执着地干着他的事业。以最单纯最干净的态度,以最好的姿势,骄傲地孤独着。是”独钓寒江雪“的孤傲,又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

还有一位女友,丈夫常年在外地打工,儿子当了几年兵又转了士官。就在儿子当兵的那年,她义务照看村里的留守儿童。五年过去了,她脸上 的皱纹多了起来,精神却出奇的好。那些孩子也在健康地成长。 女友说,她会一直这么做下去的。我由衷地钦佩她。一个人在边远的乡里,没有亲人的关怀,没有朋友的抚慰 ,把全部身心投入到那些留守儿童身上,教他们识字,唱歌,玩游戏等等。这种人生境界又有几个人能达到?在孤独中热闹,是难以言表的孤独。是”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孤独,是豁达的,是唯美的。他们都是孤独的范本。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孤独的美丽。都是精神贵族!

有人说,孤独是生命的底色,谁都无可逃 遁。然而,面对孤独,我们大多选择逃避,选择抱怨,选择无聊的排遣。内心失去了方向。不如享受孤独吧!享受孤独的时候你可以看清自己的位置,读懂自己的心。说实话,很多时候,我喜欢这份属于自己的孤独,即使没有老师和女友的壮举,也是美丽的。是”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的静美!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