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舞台上有三位芭蕾女神,以她们轻盈如羽的足尖,轻盈地跃入了全国观众的眼帘,成为了那个时代不可磨灭的记忆。她们就是“白毛女”石钟琴、“喜儿”茅惠芳、“吴清华”薛菁华。
石钟琴,1945年出生,浙江鄞县人。1966年毕业于上海舞蹈学校。后任上海芭蕾舞团演员。
石钟琴、茅惠芳
1965年,与《白毛女》剧本同龄的石钟琴正就读于上海舞蹈学校,参演了本校创作的芭蕾舞剧《白毛女》。在该剧中跑龙套,跳一些群众场面,比如跳红缨枪等。之后“白毛女”由四位女演员共同完成:喜儿、黑毛女、灰毛女、白毛女。石钟琴就演这个灰毛女,在舞台上单独了出现了“一分钟多一点”的独舞。1969年,白毛女原来的第一主演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再跳了,组织上决定让石钟琴跳“白毛女”,从那时起,石钟琴就成了“白毛女”。
1970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把芭蕾舞剧《白毛女》拍成电影,这是一个黑白的版本,1971年,上影厂又拍了一个彩色的版本,也就是大家都很熟悉的那个版本。剧中,茅惠芳和石钟琴分别扮演喜儿和白毛女。电影上映后,石钟琴立即成为了那个时代的芭蕾舞大明星。
石钟琴(前1)在练功
茅惠芳,1947年出生于上海。在1960年上海舞蹈学校建立之初,茅惠芳便获得了入学的机会,成了该校第一批被录取的学员。 在校期间,她表现优异,一路摸爬滚打数十载,逐渐将自己的舞艺提升到了一个较为不错的地步。而这,也为她带来了一次绝佳的机会。当时学校想要排演一个小型的舞剧《白毛女》,演员想从第一批入学的优秀学员中选出。 茅惠芳作为其中的一员,不仅技术实力过硬,身材体貌合适,很快便被选为了“喜儿”一角的扮演者。
石钟琴、茅惠芳
到了1965年,《白毛女》接连被改编成了八场大型的芭蕾舞剧,在当年5月的“上海之春”演出中,更是一炮而红。其中茅惠芳饰演的“喜儿”,非常引人注目,她那明朗的笑脸和柔美的舞姿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那一年,茅惠芳才18岁。在人生最美好的年纪,她收获了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随着电影版《白毛女》的公映,茅惠芳甜美的微笑和那双喷火的眼睛使她和石钟琴一样成为红遍中国的“芭蕾舞明星”。
薛菁华,1945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56年北京芭蕾舞学校招生,薛菁华以其纯真姣好的面容,符合芭蕾舞表演的体形以及适中的年龄,通过三试,撞开了舞蹈艺术之门。 自1956年至1963年,整整7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后的第二年,中央芭蕾舞团开始排练现代剧目《红色娘子军》,薛菁华担任第三场黎族舞的领舞,她高挑的身材,灵活的舞姿,征服了台下的观众,后来经组织决定,女主角由薛菁华出演,剧中人名由原来的吴琼花改为吴清华。1967年,她主演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更是被评为八大样板戏之一,她也因此成为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芭蕾舞样板戏女神。
《红色娘子军》在舞台上的成功,让很多人看到了该作品的可塑性,为了让更多人看到这部作品,八一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这部作品搬上银幕。
1971年,芭蕾舞电影《红色娘子军》在全国隆重公映,引发万人空巷。 薛菁华“倒踢紫金冠”“常青指路”“手捧红旗”“阵地受命”等经典造型,深深刻进了一代观众的脑海里。25岁的薛菁华也因此成为红极一时的芭蕾舞明星。
这三位芭蕾女神,以她们独特的艺术魅力,将“白毛女”、“喜儿”与“吴清华”的形象,永远镌刻在了芭蕾艺术的殿堂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