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卿曻
编辑|江卿昇
前言在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剧烈变动的今天,中国芯片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崛起。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芯片出口额突破9000亿元大关,同比暴涨21%,这一数字不仅展现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蓬勃生机,更预示着全球芯片供应链的重大调整。
然而就在中国芯片产业欣欣向荣之际,台积电传出可能暂停向中国大陆企业提供先进制程代工服务的消息,这无疑给快速发展的中国芯片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面对这样的局面,中国芯片产业将如何应对?这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博弈,又将如何影响世界科技格局的走向?
中国芯片崛起根据海关总署最新公布的数据,2024年前10个月,中国集成电路出口总额达到9311亿元,同比增长21%。
这个数字不仅创下历史新高,更超越了传统出口大户如服装和家电,成为机电出口领域中出口金额最高的单一产品。
9311亿元,相当于每天约31亿元的出口额,如此庞大的数字,折射出的是中国芯片产业在全球供应链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增长是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实现的,凸显了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和潜力。
以汽车芯片为例,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中国汽车芯片的出口额达到6985亿元,同比增长20%。
这一增长说明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向更高附加值的领域迈进,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其他新兴产业的亮眼表现。
家电芯片出口接近6000亿元,增幅达16%;船舶相关芯片出口2580亿元,同比暴涨74.9%,这些数据无不彰显着中国芯片产业在多个领域的全面开花。
然而在为这些成绩欢欣鼓舞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目前中国芯片出口仍以成熟制程为主,主要集中在28nm及以上工艺,虽然这些芯片已经能满足大部分产业需求,但在高端芯片领域,中国与全球领先水平仍有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已经引起了全球半导体巨头的关注,荷兰光刻机龙头企业ASML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尽管面临美国的压力,ASML在中国的销售额仍占其净系统销售额的近一半。
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预测,到2027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份额有望超过40%。
这一预测虽然主要针对成熟制程,但已足以说明中国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中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然而就在中国芯片产业蒸蒸日上之际,一个潜在的挑战正在浮出水面:台积电可能暂停向中国大陆企业提供先进制程代工服务。
这一消息如果属实,将对中国高端芯片的发展造成何种影响?中国芯片产业又将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台积电供货暂停台积电可能暂停向中国大陆企业提供7nm及以下先进制程的芯片代工服务,这一消息若属实,无疑将对中国高端芯片产业造成一定冲击。
让我们先来分析这一决定可能带来的影响,台积电作为全球最大的晶圆代工厂,其7nm及以下先进制程占其营收的69%。
对中国企业而言,失去台积电的代工支持,意味着在AI、自动驾驶、高性能计算等领域可能面临短期的技术瓶颈。
市场对这一消息反应迅速,多家依赖台积电代工的中国芯片设计公司股价应声下跌。
例如AI芯片设计公司寒武纪下跌9.45%,智能驾驶芯片企业地平线下跌2.69%,这反映出投资者对中国高端芯片短期发展前景的担忧。
然而危机往往孕育着转机,台积电的这一决定可能成为中国芯片产业加速自主创新的催化剂,我们已经看到,中芯国际等本土晶圆代工厂正在加速追赶。
中芯国际已经实现了28nm、14nm、12nm及N+1工艺的量产,甚至在非EUV技术下实现了7nm工艺,并完成了5nm、3nm的部分关键技术。
但挑战依然存在,中芯国际目前的先进产能有限,更多产能集中在14nm、28nm以上的成熟工艺,这主要是因为先进的半导体设备,特别是EUV光刻机,仍然处于"禁售"状态。
面对这一困境,中国芯片产业正在探索多种应对之策,一种方案是采用多重曝光技术,台积电曾利用DUV光刻机,通过多重曝光为华为代工7nm麒麟芯片,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中芯国际已经掌握了这项技术,理论上通过4重曝光可以实现5nm工艺,尽管这会增加成本和降低良品率。
另一种方案是3D堆叠技术,这种封装技术可以将存储、逻辑、传感器等集于一体,提高芯片整体性能。
虽然在手机芯片领域应用受限,但在汽车、服务器、AI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
更重要的是,中国正在加速推进自主研发半导体设备,特别是光刻机,今年9月,中国宣布成功研制出氟化氩(ArF)光刻机,分辨率达到65nm,套刻精度达到8nm。
虽然与全球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这无疑是一个重要突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关注。
ASML股价在中国宣布光刻机突破后的两天内跌去20%的市值,反映出投资者对中国可能打破光刻机垄断的担忧。
台积电的决定虽然带来了挑战,但也为中国芯片产业创造了机遇,它可能加速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本土化进程,推动更多资源投入到芯片研发和生产中。
长远来看,这可能成为中国芯片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转折点,不过在我们关注中国芯片产业应对挑战的同时,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美国、欧洲、日本和韩国等传统半导体强国也在调整战略,在这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大变局中,中国芯片产业将如何把握机遇,实现弯道超车?
中国芯片产业的动荡中国芯片产业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中国芯片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并在全球半导体供应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3年上半年,中国集成电路出口额达到5424亿元,约占全球半导体销售额的三成。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成绩是在美国实施严格出口管制的背景下取得的,凸显了中国芯片产业的韧性和潜力。
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在成熟制程领域,中国已经取得了显著优势。
28nm工艺已经成为主流,14nm和7nm工艺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也开始广泛应用,这种梯度发展策略不仅满足了国内大部分产业需求,也为未来向更先进工艺迈进奠定了基础。
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的预测进一步印证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前景,该协会预计,到2027年,中国半导体产业在全球的份额有望超过四成。
虽然这主要指成熟制程领域,但已足以说明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地位正在快速上升。
在先进制程领域,中国仍面临着巨大挑战,受制于EUV光刻机等关键设备的限制,中国在7nm以下工艺的发展上仍有瓶颈。
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先进制程领域毫无作为,相反,我们看到中国正在通过多种途径突破技术壁垒。
一方面,中国正在加大对本土半导体设备的研发投入,近期宣布的国产ArF光刻机就是一个重要突破。
虽然与全球顶尖水平还有差距,但这仍然证明中国现在已经迈出了被卡脖的包围圈。
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正在探索替代技术路线,例如中芯国际的N+2工艺就是在没有EUV光刻机的情况下实现7nm级别制程的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美国试图通过“芯片法案”重振本土半导体产业,但面临产业链“空心化”的挑战。
欧洲、日本和韩国也在调整战略,试图在新一轮竞争中保持优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芯片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给全球半导体产业带来了新的变数。
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形成良性生态,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产业链各环节都在快速成长。
结语中国芯片产业从出口额突破9000亿元到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不断上升,而这也让西方国家更加的有危机感。
从面临诸如台积电可能暂停供货等挑战,这都是对中国的发展有了忌惮,不过这些挑战也在推动中国加速自主创新。
参考文章人民网2024年11月7日《前10月我国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1.4%、20%》的报道
看看新闻2023年11月11日《急于向特朗普证明?台积电断供大陆客户7纳米芯片》的报道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章,不妨点个“关注”吧!小生在此谢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