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4个学位的硕士生,却仍是世袭的清粪工,种姓制度能否打破?

宇宙天文学 2024-11-14 05:32:17

36岁的苏尼尔·亚达夫,是一位来自印度孟买的低种姓“达利特”清粪工。

白天在教室里攻读哲学硕士学位,夜晚则在街头巷尾清理垃圾和粪便。

他不仅有四个学位,还在著名的塔塔社会科学研究院深造。

然而,每天晚上他仍旧被迫回到那个满是污秽和臭味的角落,手持扫帚和铲子,继续这份世代流传下来的“贱民”职业。

为什么他接受了高等教育,却依然无法摆脱清粪的命运?

即便印度法律早已禁止手工掏粪,但34万达利特人却仍被迫从事这项非人的职业。

亚达夫的处境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种姓的枷锁是否真的可以被打破?

教育改变命运?四个学位也难逃“贱民”身份

亚达夫从小就明白,自己与上层种姓的孩子不同。

尽管出身低种姓家庭,但他始终相信教育是唯一的出路。

通过不懈努力,他在学校里成绩优异,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名列前茅,考上了孟买大学,主修历史和社会学。

亚达夫的成绩让许多老师和同学赞叹不已,但在上层种姓眼中,这不过是个“不可能翻身的达利特”。

亚达夫获得了包括塔塔社会科学研究院硕士学位在内的多个学位。甚至在工作之余,他仍不断学习,攻读高等研究生学位,以求改变命运。

然而,尽管拥有四个学位,他的职业身份始终未能改变。

在他正式身份证上,职业栏仍然写着“清粪工”。

申请升职的请求也屡次被拒,原因无他,只因他来自“贱民”达利特种姓。

一次,他听到上级官员冷冷地对他说:“清粪是你们的‘宿命’,读再多书也没用。”

这句话深深刺痛了亚达夫。他明白,自己所受的教育无法撼动根深蒂固的种姓偏见。

种姓制度的枷锁:清粪工的无奈与挣扎

低种姓群体被迫从事手工掏粪的现象在印度普遍存在。

亚达夫虽然具备学术背景,但仍无法逃避这份职业带来的羞辱和危险。

他和同事们每天都要穿过街头巷尾,清理那些遍地堆积的粪便,甚至有些人还必须徒手完成工作。恶臭刺鼻,卫生条件极差,工人们不得不时刻忍受着健康风险。

亚达夫的同事贾达夫同样有着政治学硕士学位,却依然在孟买市政厅担任清粪工。

他曾多次尝试申请更高职位,却屡次碰壁。

贾达夫无奈地表示:“我们的身份证上写着‘清粪工’,这就是剥削的开始。”

不仅如此,种姓制度对他们的生活影响深远。贱民们被视为“肮脏”的存在,必须远离上层种姓。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受到严重歧视,甚至不能触碰他人,去商店买东西时,商品常被直接丢到他们脚下。

无法逃避的世袭职业:家族的“宿命”?

在印度,低种姓群体世代被分配清粪工作。

亚达夫的父亲也是一名清粪工,家族中的男性几乎都在市政公司从事同样的工作。

即使政府数十年前已立法禁止徒手掏粪,但执行力度微乎其微。

仅在孟买一地,便有数万名清粪工顶着臭气熏天的垃圾筐,为各个街区清理污物。

正如社会评论家普拉萨德所言:“职业是种姓制度的组成部分,不脱离这一低贱职业,他们无法摆脱被剥削的命运。”

许多清粪工害怕失去政府提供的微薄福利,比如住房和低价粮食,因此,即便受尽屈辱,他们也无力离开。

以模特身份反击:“掏粪工模特”的抗争

面对无法逃避的枷锁,少数达利特人开始通过非传统方式争取关注。

2008年,33岁的乌莎和54名清粪女工以模特身份登上纽约时装周的T台,向世界展示她们的自信与美丽。

乌莎来自拉贾斯坦邦,社会地位低下,自幼与家人一起从事掏粪工作,生活中无数次遭遇不公。

但这次,她站在了T台上,穿着华丽的时装,面带微笑,仿佛在向命运宣战。

她的出现打破了“贱民”只能在角落里清粪的刻板印象。

乌莎的经历引起了轰动,许多曾鄙视她的上层人士甚至托她在纽约代购商品。

然而,这份暂时的荣耀并不能改变她们的生活。

即便上过T台,大多数“掏粪工模特”依然无法在印度找到体面工作。因为在种姓偏见的重压下,没有经纪公司愿意长期签约这些达利特模特。

乌莎叹息道:“即便站上T台,也不可能摆脱污水沟,这就是现实。”​

印度掏粪现状:依旧难以撼动的现实

尽管印度政府早在1993年便通过法律明令禁止手工掏粪,并在2013年进一步出台《禁止人工掏粪和重建掏粪工人法》强化法律约束,甚至规定了针对从事掏粪工作的家庭的补助政策,但这些措施在许多地区依旧停留在纸面上。

根据数据,印度依然有超过34万名达利特人在从事手工掏粪工作。他们生活在恶劣的环境中,日复一日地清理人类废弃物,健康受到严重威胁,尊严更是被轻易剥夺。

清掏工人面临的职业风险也尤为严重。

每天接触污水、垃圾和粪便,他们的身体极易感染多种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和肠道感染是最常见的职业病。

不少掏粪工因无法负担医药费用,在得病后只能硬撑,最终在病痛中艰难度日。虽然印度政府出台了针对掏粪工的补贴和康复措施,但实际执行的地区有限,大多数掏粪工并未享受到这些救助政策。

在社会层面,达利特清掏工依然面临严重的歧视。

在一些偏远地区和传统种姓观念浓厚的地区,清掏工甚至被禁止与其他种姓共用水井、餐具。

许多人认为他们“污秽不堪”,不愿与他们接触,甚至清掏工人的子女在学校也会因“出身”问题被孤立或欺凌。

社会上层种姓对低种姓的歧视往往显得隐蔽但又深刻,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几乎难以找到平等的机会。清掏工人的薪资低微,几乎无法维持生计,更无力提供子女教育,让下一代脱离困境。

此外,清掏工人大多不具备劳工合同,几乎没有职业保障。

许多工人夜以继日地工作,却面临被随时解雇的风险。有些地区虽开始推行机械清洁,但由于缺乏投入、维护不当等问题,手工掏粪依旧被广泛采用。

许多基层达利特人并未见到所谓的“机械化清洁”,更未享受到政府承诺的职业转换和技能培训,他们的生活依旧被困在肮脏和羞辱之中。

在这种种重压之下,亚达夫、乌莎们的抗争显得尤为艰难。许多达利特人表示,他们不是不想改变,而是现实的残酷和无奈让他们无力挣脱。

亚达夫的故事,乌莎的模特之路,清掏粪工们的困境,这一切都揭示了印度种姓制度的顽固与残忍。在现代化迅速推进的今天,这些人依然承受着源自古老制度的压迫。

这些低种姓人群用努力、知识、甚至通过T台抗争,试图赢得尊严。然而,改变种姓偏见的道路依旧遥远。或许,只有当种姓的烙印从社会中彻底消失,他们的生活才能真正摆脱耻辱和偏见。

参考资料:

中国日报——“贱民”的困境:他有四个学位却做着清粪工.2015-08-21

浙江在线——印度掏粪女工变时尚模特 难奈种姓歧视.2008-06-27

观察者网——印度立法禁止徒手清理粪便 全印仍有34万徒手掏粪工2013-09-0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