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凯风
中国龙舟看广东,广东龙舟看桂城。
今年端午,全国最火的地方当属佛山桂城。素有“水上F1”之称的叠滘龙船,再次上演极速甩尾、S弯漂移、急刹倒挡的速度与激情。
龙年赛龙舟,最炫中国风。作为“银河唯一”的龙船漂移,叠滘龙船登上新闻联播、两上《人民日报》,而且霸榜抖音等各大平台热搜,累计吸引全网近34亿人次围观,带动佛山热度大涨100%以上,整个端午假期来佛外来人员超过1000万人次。
无论“外省的龙舟是怀念屈原,广东的龙舟是救屈原”的戏评,还是“输给谁都不能输给隔壁村”的“豪言壮语”,都凸显了龙船漂移的传播力之广、影响力之大。
“宁可煲烂,不准扒慢”,这项发源于佛山桂城街道的龙船漂移,诠释的不只是民间版的“文艺复兴”,更是一场从龙舟文化到文旅经济再到网红城市的全新探索。
一次出圈是运气,两次出圈是偶然,N次出圈是必然。
这场“泼天的富贵”,为何佛山桂城接住了?从“网红”到“长红”,桂城做对了什么?
01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个现象级城市横空出世。
从“进淄赶烤”的山东淄博,到借助“村超”、“村BA”强势出圈的贵州榕江、台江;从“讨好型市格”的黑龙江哈尔滨,再到“龙船漂移”的佛山桂城,不一而足。
无论是淄博烧烤还是台江“村BA”,要么是意外出圈,要么是突然兴起的民间热潮,在短视频等社交媒体催化之下,形成“泼天的流量”。
与之对比,叠滘龙船并非新鲜事物,也不是第一次出圈,而是经过500多年历史的淬炼,融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叠滘所在的佛山桂城街道,地处广佛之心,水网密布,河流纵横,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也是珠三角龙舟文化的重要传承地。
叠滘龙船,发源于500多年前的明朝,史有“端阳吊屈,龙船竞渡”之说。近年来,得益于半梢半杉龙船的出现,龙舟得以在百转千回的狭窄水道急速穿越,“龙船漂移”自此成为叠滘龙船的代名词。
2017年,叠滘龙船被纳入佛山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20年,随着央视纪录片《扒龙船》的热播,叠滘龙船漂移由此走向全国,近年来更是在“新国潮”热中逐立上游,晋级“顶流”。
发达国家的经历表明,大国崛起,必然伴随本土文化复苏和消费本土主义的回归,千年龙舟成为新国潮、《长安三万里》带火西安无不是这一趋势的体现。
就此而言,叠滘龙船的走红,不是陡然爆得大名,也不是昙花一现的流量经济,而是地方文化、民间特色与网红经济碰撞而出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发展一日千里,桂城从城乡结合部一跃成为准千亿级的超级街道,叠滘置身于时代浪潮之中,人口汇聚,经济飞速发展,但始终没有改变其文化底色。
“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文化与经济的相互赋能,人文经济的积极实践,让叠滘和桂城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突围之路。
当然,短视频等社交媒体的催化不能低估,但没有数百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没有持续数十年的民间竞速热潮,没有时代大潮中文化与经济的深度融合,就不会有一而再再而三的出圈。
因此,人们关注叠滘龙船,看的不只是龙精虎猛的竞速比赛,也是奋楫争先的精气神,更是一座超级街道借助人文经济的独特突围之路。
02桂城叠滘龙船漂移的连番出圈,折射了网红城市的时代迭变。
“网红城市”虽然是新概念,但城市营销早已有之,“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名城”的称号更是屡见不鲜。
最初一代的网红城市,拼的是自然风光或历史景点等资源禀赋,桂林、丽江、西安等地的走红就是如此。
第二代的网红城市,伴随经济崛起而生,“高大上”的城市形象成为追逐和学习的榜样,对香港、上海等国际大都市的想象就是典型代表。
到了第三代,城市营销开始成为一门“显学”,如何借助移动互联网和短视频的聚光灯效应吸引“泼天的富贵”,就成了关键,许多中小城市的出圈多属此类。
然而,流量经济来得快去得也快,网红城市如过江之鲫般层出不穷,但最终能“长红”的并不多。
毕竟,不是每个城市都有一流的文旅资源,也不是都能将文旅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更不是都能将高人气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
这一时期,更多城市开始意识到,想要真正“长红”,靠的不是一次两次的出圈,也不是昙花一现的噱头营销,而是深厚的人文底蕴、多元的文旅产业生态和一流的经济产业实力。
这些要素合在一起,就是人文经济,这成了网红经济4.0时代的重要标志,也是佛山桂城等地能真正接住“泼天的流量”并持续出圈的根本原因所在。
何为人文经济?
早在20多年前,一本重要著作就对此做过精辟论述:“所谓文化经济是对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统称,其实质是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互动、融合发展。”
如果说过去的网红城市,更多停留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初级层面,流量来得快去得也快;那么以人文经济为支撑的网红城市,则提高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的新高度。
这样的网红城市,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本身就能塑造一个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产业。
而人文经济与高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的结合,将会进一步丰富城市竞争的软实力,为吸引人才、留住“智力”、鼓励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
可以说,把握住人文经济,就抓住了网红城市的“长红”之道,也瞄准了新一轮城市竞争的关键。
03佛山桂城,为何能接住这场“泼天的富贵”?
虽说网红城市“你方唱罢我登场”,令人应接不暇,长则三四月短则一两周,都会陷入消停。
但仍有一批城市,无论传播手段如何变化,无论网络热点如何转移,始终活跃在舞台上。
杭州、苏州、成都、佛山,正是其中的佼佼者。
它们并未刻意追逐流量,但流量总是不期而至。一次又一次的高频曝光,一轮又一轮的“泼天的流量”,让这些城市成为“长红”的代表。
不难发现,这些城市都有一些共同点:都是经济大市和产业大市,都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都有相对完善的文旅产业生态,都有独特的城市文化符号。
无独有偶,近年来,杭州、苏州、成都、佛山纷纷将人文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动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相得益彰,将文化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桂城叠滘龙船的出圈,这条超级街道的“逆袭”,都是这一逻辑的体现。
说起桂城,许多人都知道这是与深圳粤海街道、广州猎德街道、东莞南城街道并成为大湾区四大“超级街道”。
目前,桂城GDP总量超过800亿元,税收高达155亿元,坐拥26栋“亿元楼”,一条街道的经济实力,超过90%以上的县城,税收更是超过北上广深部分市辖区。
你能想象,就在亿元楼的包围之下,离千灯湖核心区10分钟左右的车程,就是叠滘龙船的竞技场。
龙船漂移的呐喊声,回荡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编织出一曲传统与现代、烟火气与时尚感、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的交响乐。
其实,桂城本来就是从厚重的历史文化中诞生的,而随着经济日益发达,不仅传统文化焕然出更强的生命力,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高质量文化供给相伴而生,与物理上的高楼大厦一起拔节生长。
人文与经济相互激荡、彼此生发,带动城市步入新的发展阶段,这是对“仓廪实而知礼节”的现代版演绎。
这个端午,桂城出圈的不只是龙船竞渡,一场顶尖的WBC职业拳王争霸赛,同样带来上亿人次的围观,双双登顶抖音热搜TOP3,而平洲玉器街、千灯湖也双双上榜佛山TOP10热门景区,共同将桂城推向“顶流”。
事实上,这些年桂城不只一次登上流量“C”位。从历久弥新的平洲玉器、洪拳武术、名伶粤剧,到“千灯夜精彩”、千灯湖国潮音乐节、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不一而足。
文化、旅游、赛事齐头并进,在满足人们精神消费的同时,还带动桂城文旅经济等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桂城限上零售业销售额、限上住宿业营业额、限上餐饮业营业额、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南海区第一。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城市发展也是如此。
正因为有深厚的文旅底蕴,所以整个城市遍布出圈的场景;正因为有完善的产业基础,所以“泼天的流量”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增长动能。
而能将文旅底蕴与经济产业相结合,当流量来了,才能真正抓得住、接得起。
04文旅经济,只是桂城践行“人文经济学”的一环。
人文经济之于桂城,更被寄托着塑造城市品质、推动产业升级、凝聚人口并吸引年轻人的重任。
当前,佛山已成为中国工业第四城,南海晋级为全国十强区,桂城也正朝着千亿镇街进军,经济都面临着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再跨越。
作为传统工业强市,佛山千亿级产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传统制造业如何转型升级,制造业与服务业何以协调发展,城市界面、品质和环境吸引力何以提升,始终是一大考验。
这种背景下,作为佛山中心城区的桂城,将人文经济作为重要突破口,以人文价值以依归,打造大湾区粤潮青年文化新聚场、广佛青年精神消费胜地,以人文经济带动总部经济等高端产业拔节生长。
人文经济的提出,打破了简单拼大项目、大投资的传统发展模式,也摆脱了过度依赖劳动力、资源投入的要素驱动模式,在文化的意义上呵护创新、鼓励创造、吸引人才,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强的动能。
一方面,人文经济的存在,让桂城成了大湾区最受年轻人欢迎的区域之一。
过去10年,桂城新增常住人口20万人,多数都是年轻人,其中不乏以“广佛候鸟”、高层次人才为代表的各类人群,平均受教育年限位居全区之首。
来源:南海区第七次人口普查公报
这背后,得益于桂城打造的三大城市名片:公园城市、教育强镇、人才乐园,从自然环境、人才环境、营商环境乃至广义上的人文环境,重塑区域吸引力。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里不仅具有“大城资源,小城成本”的高性价比,也有充满人情味而又丰富多彩的文化场景,更有实现人生抱负的无限机遇。
真正的理想城市,既要托起柴米油盐,又要呵护“诗和远方”,桂城通过人文经济正在积极践行这一点。
另一方面,人文经济,打开更大的产业想象空间。
当部分城市仍在投入重金打造中央商务区(CBD)时,桂城早已形成中央活力区、中央科创区、中央人文区齐头并进、联动发展的格局。
千灯湖中央活力区,聚焦的是总部经济和高端服务业;文翰湖中央科创区,瞄准的是科技创新;而映月湖中央人文区,则是大湾区首个以“人文”命名的区域,着眼的是人文经济。
在不远的将来,处于大湾区极点的桂城将成为广府文化价值转换中心、广佛青年精神消费胜地、文化和制造业协同发展高地、公共文体服务示范区。
文化吸引力就是最强大的吸引力。一个有温度又有质感、有产业又有人文的城市,怎不吸引年轻人蜂拥而至?
05佛山桂城等地的“长红”之路,给网红城市带来什么启示?
近年来,网红城市也越来越套路化,呈现出人工生产、批量定制的痕迹,到处都是“想你的风”,遍地都是“宠客N件套”,随处都是噱头式营销。
一首歌、一部剧、一顿烧烤乃至一碗麻辣烫,固然能带火一座城,但如果自身没有城市特色,没有能承接庞大流量的产业,没有系统而长远的发展布局,再“泼天的富贵”,往往只会是昙花一现。
所以,一座城市要想“长红”,首先得有独特的城市IP和文化符号。
成都背后则是“蜀里安逸”的城市特质,苏州背后是“一座姑苏城,半部江南诗”的江南文化,佛山桂城则是龙舟文化、竞技文化与现代经济的深度融合。
可见,回归本土,回归城市本身,寻找最具本土特色的文化IP,打造最为独特的城市形象认知,才是关键。
其二,要想接住“泼天的富贵”,得有一流的文旅产业和支柱产业作为支撑。
网红城市出圈,不仅能带动源源不断的消费热潮,更能成为展示城市形象、营商环境、产业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舞台。
只有文化、旅游、赛事、美食、商贸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才能最大程度让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而只有本地拥有相对较强的产业集群,才能把城市知名度转化为招商引资的“磁吸力”。
其三,人文、经济需要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
如果说经济是城市的体格,文化就是城市的灵魂,两者融合,才能最大可能发挥“文化经济化”和“经济文化化”的双重效应。
克制短期的流量焦虑,告别“千城一面”的模仿,回归文化,回归产业,拥抱人文经济,才是真正的“长红”之道。
对于桂城来说,“网红城市”不是目标,只是人文经济繁荣之下水到渠成的结果;同理,千亿镇街也不是唯一追求,千亿之上,能否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文经济新样本,才是关键。
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传统经济迈向人文经济,既是城市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
去看看麻阳龙舟,逆水行舟,划龙舟时间跨度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