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恨”(散文)张新贵

零零文化 2024-09-24 01:57:05

论“莫恨”(散文)

张新贵

在这纷繁复杂的尘世之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犹如乱麻,难以理清。其中,“恨”这一情感,看似强大有力,实则伤人伤己。正如那句“被恨的人没有痛苦,恨人的人却终将遍体鳞伤,所以,绝不去恨人。”乃是至理名言。

被恨之人,或许能在短时间内引发他人的愤怒与仇视,但他们往往并不会因此而陷入真正的痛苦深渊。他们的生活或许依旧照常进行,不受这份恨意的太多影响。然而,恨人的一方,却在恨意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每一次的怨恨,都如同在心中燃起一把火,灼烧着自己的灵魂。

恨意就像慢性毒药,一点一点侵蚀恨者的内心。它让人心神不宁,无法专注于自身的成长与进步。心怀恨意之人,眼中所见皆是对方的过错与罪恶,从而忽略了周围美好的事物。他们的心灵被仇恨蒙蔽,失去了感受爱与温暖的能力。

比如,蔺相如因“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后,十分惭愧,于是负荆请罪,蔺相如也不计前嫌与其和好。正是蔺相如不恨廉颇的挑衅,以国家大局为重,才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

再者,恨意使人变得狭隘与偏执。为了报复,为了宣泄,他们可能会不择手段,甚至违背自己的良心和道德准则。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失去的不仅是内心的平静,还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当我们选择去恨时,实际上是将自己的快乐与幸福拱手让给了对方。因为恨意消耗了我们大量的精力和时间,让我们无法去追求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人生苦短,何必让恨意占据我们的心灵?放下仇恨,并非是对他人的宽容,更是对自己的救赎。让我们用一颗包容和善良的心去面对世界,用爱去化解怨恨,如此,方能在这短暂的人生旅途中,寻得内心的安宁与幸福。

0 阅读:0